文 高明见
摩霄卓立碧芙蓉,天开名山第一峰。岚气蒸成金液水,海霞飞满石门秋。
这是清代平度文人白永修赞美华楼山的一首七绝诗。华楼山位于崂山风景区西北部,崂山区北宅镇毕家村西,因有叠石似楼而得名华楼峰,又因异石突起,犹如华表,故又名“华表峰”。华楼叠石,被元朝通议大夫、国子祭酒王思诚评为崂山十二景之一。
华楼山海拔不过408米,却是最初被称为“海上名山第一”的崂山山峰。万历初,时任山东巡抚的赵贤游览崂山,登上华楼,被华楼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遂题字曰“海上名山第一”,刻碑立于华楼山清风岭。清代即墨进士周毓正撰写的《康熙重修华楼宫碑》则道出了其中缘由,碑中说“墨之名胜以百数,惟华楼最著。盖崂环大海,迥峦绝壑,蜿蜒二百里,非墨客骚人闲而无事者,不遐游。即暇矣,或乏济胜之具,猿牵蚁渡,亦往往心悸胆栗,自崖而返,贵游者惮之。而华楼为崂山外屏,去城仅五十里,又径稍平坦,可容篮舆。以是郡长吏有事于墨,及列邦缙绅先生假道于兹者,率载酒焉。谈崂者遂为首屈指,然登其上,则削壁穿云,孤松刺天,东南诸峰环侍如螺,而俯视西北长河如带,烟火万家,雉堞参差。罗列足下,神恫心骇,不复知有尘世。旧碑称:‘为海上名山第一’,亦不诬也”。华楼山不过是因为处于崂山外围,道路稍微平坦易行,才受到长吏缙绅、墨客骚人之追捧,而得此“海上名山第一”之殊荣。
华楼峰西侧即为华楼宫,又名万寿宫,位于华楼山巅、碧落岩下,东西南三面皆临深壑,而四面群山环绕,地势高爽,俨然耸立,景致极为壮观。华楼宫原属全真华山派道观,庙宇为东西长方形,殿堂皆一字排开,东为老君殿,中为玉皇殿,西为关帝殿。建筑面积278余平方米,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虽规模不大,却小巧玲珑。观内有元朝大学士、光禄大夫赵世延为华楼宫创始人刘志坚撰写的《云岩子道行碑》一座,观外则有明代“海上名山第一碑”、碧落岩、金液泉、翠屏岩、凌烟崮、玉女盆、岩子洞、南天门、聚仙台等名胜古迹,且题刻众多,为崂山古代题刻保存最为完好的道观。
华楼宫创始人为崂山著名高道刘志坚,道号云岩子,山东博州人,全真龙门派第三代玄裔。刘志坚主张修行注重实践,凡行必践其实,不尚空言,一生颇多灵异,能预知休咎,神游四方。元大德九年四月十七日,刘志坚召集门人弟子,说:“尔曹勉之,善自劝修,驹隙迅速,吾将逝矣。当有声大震,有鹿来迎,是其证也”。弟子问其修真秘诀,真人道:“师真密语,具载方策,曾未一窥。我平时以诚实行真实事,尚何言哉。”遂沐浴更衣,端坐至午夜时分,悠然而逝,其容貌如生,人皆以为尸解,享年六十六岁。其时果然有声震如雷,有鹿来迎。嗣后门人葬于凌烟崮,官吏乡民不期而至会葬者甚众。元大德八年,被敕封为“崇真利物明道真人”。其修行事迹均在《云岩子道行碑》中。曾作诗直述其修行经过道:“三十三上抛家计,纵横自在无拘系。来到崂山下苦功,十年得个真力气”。
刘志坚羽化二十年后,其弟子黄道盈等人在其修行结庐之所修建华楼宫,并于泰定元年秋亲至京师,恳请大学士、光禄大夫赵世延为刘志坚撰写碑文。清代胶州文人王大来曾七游崂山,与崂山高道薛一了等人多有盘桓,曾有诗《游华楼宫》曰:
华楼绝顶问神宫,杖履盘旋曲径通。烟气倒含山下雨,天声低掠竹稍风。
谁将世界移尘外?都教峰峦聚院中。欲唤云岩仙子出,飘然直过大荒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