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 | 繁体 | 主办:青岛市道教协会 |   |
 
首 页
政策法规
道协动态
玄门论道
仙道贵生
玄门风范
青岛道观
史料艺术
公益慈善
视频音乐
 
 
  • 太清枫叶
  • 崂山云海
  • 海上名山第一
  • 独占鳌头
  • 崂山太清宫仪门
  • 崂山明霞洞
  • 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
 
 
 
 
您的位置:首 页 > 青岛道观 > 遗迹遗址
 
 
不一样的《崂山道士》

   

    崂山太清宫的关岳祠,过去曾经是住人的一处草庵。据说蒲松龄来崂山太清宫时,就住在这里。院子里有一个飞檐、红柱、木结构的小亭,就是蒲松龄写书亭。亭西侧的白粉照壁墙,即蒲松龄笔下崂山道士“穿墙术”起源。
    《崂山道士》,是篇很短的小故事,却包含着众多离奇的情节,读来令人拍案叫绝。其实,《聊斋志异》里面有相当多的情节并不是蒲松龄的原创,而是他将一些前人的作品顺手拈来改写的。比如小说中关于剪纸作月的内容,就取自于六朝小说和唐传奇中记录的三个小故事,叫《纸月》、《取月》、《留月》。纸月就是说有一个人,能够剪个纸的月亮照明。取月就是说有一个人能够把月亮拿下来放在自己怀里,没有月亮时候拿出来照明。留月就是说有一个人,能够把月光放在自己的篮子里边,黑天的时候拿出来照明。这三个小故事都非常简单,蒲松龄拿来重新编排,就成了《劳山道士》中最精彩的一个情节。
    今天的我们知道崂山道士,是因为蒲松龄。可是我们却未必能知道,《崂山道士》并不是蒲松龄的专利。除了蒲松龄,清代其实还有人写过崂山道士,那就是与蒲松龄同时代的山东桓台县人渔洋山人王士祯和山东福山县人王椷。蒲松龄笔下的崂山道士,神通广大法力高强,却被法术失灵的王七骂作“不良”,真是神秘而有趣,读后令人忍俊不禁。那么,    王渔洋和王椷笔下的崂山道士又会是怎样的情形呢?
    王渔洋《池北偶谈》里的崂山道士,宛如金庸《天龙八部》中那个打扫少林寺藏经阁的老和尚,干着下贱的杂役,却深藏绝世武功。故事是这样的:
崂山道士
    崂山又名劳山,在即墨界,山中多一、二百岁人。有高密张生者,读书道观。观有老道士,形貌怪丑,执樵苏之役,张意忽之。一日买二牛,其家去山百里余,苦无人遣送,方踌躇顷,道士忽谓张曰:“君似有所思,得勿以牛故耶?吾为君送之。”张异其言,逡巡已失牛。比归,问家人,曰:“某日某时,有道人送二牛至。”忆其时正立谈顷也。自是知非常人,颇礼之。又一日,张为其徒说《周易》,道人从窗外听之,呼曰:“君所述皆俗说。”试叩之,名理出人意表。生受其学,遂以说《易》擅东方。一日薄暮,大雷雨震电,张闭门,从窗隙中见天神数百辈,围绕道士房,如作礼状,惊愕不敢喘息。比达曙,雨止,开门视之,道士门已反锁,寂无人矣。是夜,山中道观数十百处皆见道士矣。
    可见王渔洋笔下这位崂山道士的神通法力,丝毫也不逊色于蒲松龄笔下的崂山道士呢!而王椷《秋灯夜话》里的崂山道士,跟蒲松龄的崂山道士则有异曲同工之妙,故事里也有位跟王七一样学仙不坚定的书生,只是这位书生的遭遇要比王七强的多了!这位书生,叫李生。其文曰:
    即墨劳山为道家洞天之一。莱郡李生,读书山中,每值青峰衔月,古柏栖云,辄倏然作出尘想。一日有道人来访,轩轩霞举,若不食人间烟火者。李接谈久之,跃然起曰:“顷闻奥义,如觉晨钟,人生石火电光,百年犹旦暮耳,愿弃家从师游。”道人曰:“仙机元妙,未易参彻,何遽语此?”李恳不已,申以誓言。道人笑曰:“初志虽坚,安知无后悔耶?余草庵在山南,去引数十里,来朝过我,当为子一决。”李欣然诺。凌晨往,中途腹馁,憩道左,出饼饵啖之。闻深林密箐中悲风萧瑟,有叹息声,惊起审顾,见一裸形人,通体垂黄毫,长六七寸,双眼灼灼,光彩射人。李意必仙也,稽颡曰:“幸遇仙翁,愿闻大道。”其人怃然曰:“我北宋诸生也。昔年遁迹,亦欲乘白云,跨元鹤,翱翔于蓬瀛,而乐无极也。孰知紫府仙都,渺然无迹,徒与鸟兽同群,木石为伍。故家何在?城郭俱非,仅留此孑然一躯,独处岩壑。每一念及,悔恨莫追,子乃复蹈迷途乎?”言讫,即穿林逾涧而去。李惆怅移时,深悔入山之误,因与道人约,勉强前行。方里许,而道人已迎于路,曰:“君凡心未化,勿庸往顾。”李恍惚前所见者,乃道人化身。坚求超拔,道人口授以却病延年之方,曰:“习此足矣。”倏已不见,李惘然返。后登贤书,官广文,年八旬余,轻健如少壮,盖习其术之效云。
    可见,这位李生,还是学了些真东西的。

此项是最前一篇了   下一篇:风雨飘摇写书亭
 
 
 
 
 
 
青岛市道教协会 版权所有 Laoshan Taoism 鲁ICP备13020418号-2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鲁(2022)0000029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