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 | 繁体 | 主办:青岛市道教协会 |   |
 
首 页
政策法规
道协动态
玄门论道
仙道贵生
玄门风范
青岛道观
史料艺术
公益慈善
视频音乐
 
 
  • 太清枫叶
  • 崂山云海
  • 海上名山第一
  • 独占鳌头
  • 崂山太清宫仪门
  • 崂山明霞洞
  • 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
 
 
 
 
您的位置:首 页 > 青岛道观 > 崂山名胜
 
 
崂山太清宫

                                                                                                                 文     高明见
     “青山本是道人家,况此仙山近海涯。海阔山高无浊秽,云深地僻转清嘉。
    山川皆属道生涯,万象森罗共一家。不是圣贤潜制御,乾坤那得久光华?”
    丘祖之崂山诗,点明了崂山作为碧海仙居、道教圣地的特殊地位。而崂山之盛名,实得益于崂山的道教。她不仅是古往今来寻仙求道者梦寐以求的清修道场,也是骚人墨客、达官贵人流连忘返的世外桃源。诗仙李白“我昔东海上,崂山餐紫霞。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的诗句,为崂山平添了无限的仙灵之气;大文豪苏东坡在《盖公堂记》中“崂山多隐君子,可闻而不可见,可见而不可致”的感慨,使得崂山加盖了一层神秘面纱;而蒲松龄笔下的《崂山道士》,却又将崂山推向了千家万户妇孺皆知。
    崂山道教起源于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张廉夫初创三官庵,距今已有2150多年的历史。宋初太祖赵匡胤敕建太清宫、上清宫、太平宫,作为华盖真人刘若拙的道场。金元之际,全真高道刘处玄、丘处机相继登临崂山传教,使得崂山各道观尽数归宗于全真门下。明代崂山又相继诞生了金山派、金辉派、鹤山派三个龙门支派,使崂山的全真门派总数多达十个。崂山全真教鼎盛时期,遍地宫观林立,号称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其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者,则为崂山太清宫,被称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
    崂山太清宫是风水宝地,位于崂山最南端的宝珠山下,襟山面海,风景独特。冬天朔风不临,暖如阳春,盛夏酷暑不至,海风送爽,气候温润,植物繁茂,顾炎武谓其“山深多生草药,而地暖能发南花”,被誉为“北国小江南”。她占地面积八万平方米,共有殿堂十三座,不但是全国知名的海滨道观,也是山东省和青岛市最大的道教建筑群和道教文化传播中心。
    “面海环山气势雄,汉时开创庙貌成。巍巍宝殿数千载,衣钵相传无变更。
    名花古木殿门前,院外竹林旁神泉。无边翠盖森森立,到处云峰瀑布悬。”
    民国年间道士周宗颐的这两首《太清宫》诗,将太清宫的建庙历史、风水环境、花木林泉等诸多要素罗列备至,恰到好处的将太清宫道教圣地、风水宝地和古树名木的三大特色概括出来。举凡历代文人墨客描绘太清宫之诗词歌咏,也无不把这些特色融进诗文。而对崂山太清宫所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色描绘的最贴切的一首,当属清代即墨文人周思璇的《太清宫》诗。道是:“已临山尽处,海水若鸣雷。峰抱三方列,潮迎一面来。雨中看竹绿,雪里赏花开。胜地烟云外,斜阳去复回。”
    崂山太清宫的古树名木、奇花异草亦堪称一绝!植物品种汇集大江南北,且为青岛市古树名木最集中的地方。清代曾三次任山东巡抚的惠龄游览崂山时,写有《太清宫》诗,盛赞其瑶草奇花。诗曰:“霞罩禅宫碧竹深,疑是阆苑落海滨。瑶草奇花晶翠珍,胜似仙岛七宝林。”
    崂山太清宫之建筑亦有其可观之处,康有为《太清宫》诗写道:“山下太清宫,万竹夹道分。道人多道气,长须迎缤纷。殿前两白果,老树霄汉干。阶前一耐冬,千年尚郁蟠。蔽山弥万绿,涧流屈潺溪。......奇石起攫搏,或作虎豹蹲。老熊当道卧,异柏挂岩丹。”除了长须道人、古树、万竹,涧流潺溪,还提到了如虎豹老熊当道卧的巨石。而在全国各地的名山道观中,除了大海,崂山还有一个值得炫耀的地方,那就是大片裸露的花岗岩山体和众多巨大的悬石。这些巨大的山石也被完好的保留在太清宫院内各处,与宫内的殿院廊庑、古树名木、藤萝苔痕、诗文题刻浑然一体,成为崂山太清宫宫观园林美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道教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天人合一生态观的完美阐释。
    正是:
    云山道家多有,碧海仙居独此。峰抱三方列翠屏,潮迎一面紫气。
    满目琪花瑶草,古树垂藤蔽日。绵延不绝汉时烟,氤氲神仙宅邸。

 

上一篇:山中宫殿上清宫    下一篇:青岛海云庵
 
 
 
 
 
 
青岛市道教协会 版权所有 Laoshan Taoism 鲁ICP备13020418号-2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鲁(2022)0000029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