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 | 繁体 | 主办:青岛市道教协会 |   |
 
首 页
政策法规
道协动态
玄门论道
仙道贵生
玄门风范
青岛道观
史料艺术
公益慈善
视频音乐
 
 
  • 太清枫叶
  • 崂山云海
  • 海上名山第一
  • 独占鳌头
  • 崂山太清宫仪门
  • 崂山明霞洞
  • 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
 
 
 
 
您的位置:首 页 > 玄门风范 > 玄门轶事
 
 
碧海仙居高士隐 云山道家侠客行

         文    张同昌
    东海崂山,海拔高度1133米,方圆360平方公里,三面环海,一面环山。自古齐地多神仙,因地僻景幽,过去交通不便,实属天涯海角。据文献记载,崂山大而广,登临不易曰劳。有“神仙之窟,灵异之宅”之称,有全真道教天下第二丛林之誉。崇山峻岭间,修真之所,星罗棋布;黄冠清流,充溢其间。《即墨县志》、《崂山志》、《太清宫志》记载,“崂山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景即天然画,人在画中游,蓝天、白云、绿树、碧海、修篁、奇石、飞瀑、流泉、山海奇观、海市蜃楼、萍踪侠影、绿野仙踪、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神仙传说等因素,使得崂山更加神秘神奇。公元前140年,西汉张廉夫栖身于此,东汉郑玄(郑康成)建康成书院。唐诗人李白在诗中写道: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清初志怪小说家蒲松龄曾栖居崂山,与羽士交游,写下了不朽的《崂山道士》、《香玉》等名篇佳作。清末民初,康有为、宋庆龄、徐世昌、沈鸿烈等达官显贵,都有过到崂山的记载和刻石,使得崂山的知名度直线上升,影响深远。
    自古名山仙人居,看“仙”字之形,“山”的旁边有个“人”,山里人就是仙。古字写“僊”,“人”“迁”即是远离尘世,远离世俗,精神升华,即是“仙”。朝代更替,世事兴衰,你方唱罢我登台,曲终人散梦一场,看破人间事,乐享逍遥游,避喧嚣离尘世,入泉林悟清虚,是每个历史时期不可或缺的隐逸现象。使得三山五岳更具人文内涵,多元文化的汇宗,形成洞天福地,人间仙境的重要元素。
    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人文现象,必能孕育出特殊的奇能异士。崂山道教便是这三种元素组成的特殊现象。据《崂山志》明朝碑文记载,张三丰祖师曾三上崂山,明霞洞之“玄真洞”,是其修炼玄功的地方,洞口“吸将乌兔口中吞”,即是三丰祖师手迹;太清宫耐冬“绛雪”等所植嘉木,乃三丰祖师从海岛移植而来;崂山头“张仙塔”是纪念三丰祖师的标志性建筑;特别是内家武学,在教内,一直传承不衰。纵观崂山道教门派林立,全真七子中丘处机、王玉阳、孙不二、刘处玄等都留下了法脉。然真正起源于崂山并流传至今的的道派只有“金山派”。明朝嘉靖年间,龙门派四代孙玄清祖师进京求雨功成,被册封为“护国左赞天师”,隐修明霞洞,是“金山派”开山之祖。年与日驰,代不乏人,灯火薪传,蔚为壮观,教派门人遍布全国各地,当今以武术名世的道场大多数都是金山派武学门人,其中,匡常修道长尤为翘楚。
    匡道长,上常下修,胶南县人,自幼出家崂山白云洞,拜匡真觉道长为师,师爷闫全德道长,老师爷李是庆道长,均“崂山派高道”,在崂山地区有口皆碑。匡爷少年颖慧,博闻强记,喜公案小说,被书中的剑客侠士所吸引,练武习文,精通地方“五手门”、“燕青拳”、“鹰爪门”、“螳螂门”、“潭腿门”等多家拳法。入道后,系统修习道家武学,中年云游大江南北、名山大川,参访高道大德、玄门隐逸。后隐修于崂山,专修武功、医术,养性练气,济世救人,纳百川而汇大海,与教内秘传的武当内家拳融会贯通,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武当崂山内家拳,被武林界称之为“崂山神拳”和“武当大侠”。匡道长全面继承了武当内家拳法,特别是“九宫十八腿”,尤为精绝。解放后,担任崂山道佛生产小组组长,负责林、农、医等方面的具体工作。文革中,遣送回乡。在这一阶段,在老家留下了系统的拳法和匡门弟子。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提出了改革开放,崂山道教是国务院提出首批开放的二十一座宫观之一,匡道长是最早被请回主持工作的。在“十年动乱”中,道教人才凋零已尽,匡爷寻找到孙真淳、崔静一、李宗廉、王自臻等四位道长接管原随山派道场“官庙”、“南庙”、“太清宫”,开始了一个时代的历史新纪元――――崂山道教的中兴。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道教第一届专修班上,当时全国重点宫观的负责人都到白云观开会。早课转天尊以后,各地道长云集到玉皇殿月台上,畅谈教门大德,神功绝技。当时,匡爷腾空飞脚,落地十字劈腿,接着,一个乌龙绞柱,双腿冲起,旋地而起,整个动作一气呵成,转瞬若无其事。诸道长惊为天人,无不钦佩之至。这次牛刀小试,使得全国道教界均得知崂山有一武林奇士、道德高真,为崂山道教武学的传播起到了神奇的作用。于是乎全国各地的好武之士,纷沓而至,也为崂山道教的复兴,打开了尘封了几十年的崭新局面。因少林寺的上映,全国出现了建国后的第一次全方位的武术热,邓道长(虚空道人)也是在这个历史的潮流下,进入玄门。当时北海舰队的两名俗家弟子,邱国友和高建毅分别获得国际85公斤级冠军和75公斤级冠军,使得崂山武功享誉海内外。
    崂山武功乃玄门秘籍,由历代高道大德传承演变。特别是张三丰祖师,三次登临驻锡,更使得崂山武功有了系统的武学体系。记得当时武林杂志曾专门报道过匡爷的传奇武林传记,江湖人称“匡飞腿”。道教界也曾有“南郭北匡”之说,“南郭”即武当山功夫表演团首任团长郭高一道长,“匡”即北派的匡爷,可见其影响之大,作为中国道教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道教协会会长、政协委员,青岛市道教协会会长、政协常委,崂山道教的掌门人,太清宫监院,可谓日理万机。然而,匡爷以武演道,把崂山功夫的神奇推到了极致,并系统的挖掘和整理了道家的功法,传承后学。从崂山武功的历史渊源,到发展计划,基本功到套路,初级到高级,从走架到摸手,踢打摔拿,到器械对练,呼吸导引,玄功内景等,都有独特的见解,并身体力行,以证玄妙。先后培养了数以千记的武术后学,使之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其流传有功架八式、玄功三路、玄真三趟、玄化三趟、龙形掌、太极拳、刀枪剑棍、扑击八手、扑击八腿、扑击八跌、七步连环腿、九宫十八腿、抹眉十三掌、神功内景、截气打穴、分筋错骨等。从骑蹬玄立、震塌桥跨的基本八式,到闪顺领对、截转擒偷的摸手八法,无一不是道家功夫的秘传,“眼如电,手如箭,身如游龙腿似钻,巧屈伸,妙隐显,肢招舞,首尾旋,神龙见首不见尾,大道至简玄又玄。”只可惜当时追随匡爷练武的同道,大多只学了初级中级,后半部的未能学全,否则崂山武功的影响会更大。初练刚劲猛劲,中练硬劲长劲,后练抖劲弹劲,最后练气劲和柔劲,最上乘的为空劲和灵劲,至大象无形,神意贯穿,内外一如,浑身是手,一气周流,混然无迹。常听邓道长说起当年在崂山学艺的时候,匡道长的淡雅出尘,矫健如龙的飘逸身法和闻鸡起舞、餐霞吐纳的清净场景,恍如昨日。晨昏起舞,耳提面命的锤炼,使得玄门内部得以传承这无上的武学宝典,“道不远人,在人自弃”,“上善若水”,“大德曰生”,幸神州原非昨日,薪火传承遍布天南海北,崂山门人在传承和弘扬武当崂山派神功秘术方面已取得初步的效果,衷心的祝愿崂山道教武学薪火传承,继往开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欣喜的是,匡门弟子中,邱国友、高建毅、邓元富、孙明月、蔡生亮、柴海平、周荣青、钟云龙等都在地方上颇有建树。特别是邓元富道长和匡如湖先生,全面系统的继承了匡门绝学,并在崂山地区和海内外积极弘扬,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在河北、四川和欧洲等地建立了若干个以崂山内家拳法为主的传播中心,培养了李晨、姜晓军、蔡础、蔡卫京、蔡宗哲、李志兰、张建国、蒋勇、左治终、罗崇刚、高伟、康伟、陶加玉、陶根东、李小燕、刘慧鸣等一大批再传弟子,为崂山武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局面。
    2013年9月15日,武当山成立了“玄岳三丰太极文化研究院”,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大师亲自题写匾额“玄岳三丰太极门”,原空军副司令员景学勤题“太极拳造福全人类”,赠送研究会,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聘请邓道长为研究会副会长。
    当前全球提倡养生摄生,道家方技最为优越,最流行的是“易(筋经)、五(禽戏)、八(段锦)、六(字诀)、太极拳”乃国粹,我们要把握住历史的时机,把崂山武学,整理清晰,分阶梯式的培养传承,先带出几个精英来,在进行下一轮的培训,统计所有匡门弟子,增加联谊,交流心得,取长补短,完善功法,使崂山武学能造福社会,服务大众,方不负“度人无量”的宏远圭旨。
    愿匡爷保佑弟子学业精进。
    愿崂山武学发扬光大。

 
 
 
 
 
 
青岛市道教协会 版权所有 Laoshan Taoism 鲁ICP备13020418号-2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鲁(2022)0000029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