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 | 繁体 | 主办:青岛市道教协会 |   |
 
首 页
政策法规
道协动态
玄门论道
仙道贵生
玄门风范
青岛道观
史料艺术
公益慈善
视频音乐
 
 
  • 太清枫叶
  • 崂山云海
  • 海上名山第一
  • 独占鳌头
  • 崂山太清宫仪门
  • 崂山明霞洞
  • 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
 
 
 
 
您的位置:首 页 > 玄门风范 > 道教神仙
 
 
关帝信仰的时代思考

         文     海宝明

 关羽历史上确有其人,史料记载,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县(今山西解州)人。原本是三国时期蜀国刘备手下的一员战将,公元219年,蜀国与东吴交战,蜀将关羽战败被俘,因拒绝投降而被杀。关羽生前忠君重义,以忠勇后世留名。民间对关羽的供奉崇拜始于南北朝的梁、陈时期。北宋之后,关羽被推上了精忠贯日、义气参天的神台。明朝罗贯中《三国演义》成书之前,关羽已经成为华夏大地家喻户晓的神明。关羽温酒斩华雄、单刀赴会过五关斩六将、刮骨疗毒、捉放曹、走麦城的传说故事,在华夏大地上可谓耳熟能详,几乎尽人皆知。上至豪门贵胄,下至普通的黎民百姓,许多人都是关云长的粉丝拥趸。
     在普通百姓心目中,关羽集仁、义、礼、信于一身,可以称得上是完美人格的象征。千里寻兄谓之仁、华阳放曹谓之义、单刀赴会谓之信、保嫂秉烛谓之礼。关羽的人格魅力和完美形象满足了黎民百姓的期待,紧紧的扣住了人们的心弦。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者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对关羽可谓推崇备至,树碑立传,大加褒扬。北宋时期关羽被朝廷册封为崇惠公、昭烈武安王、崇真君。明朝万历皇帝加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至尊关圣帝君。清朝顺治皇帝给关羽的封号是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赞育德关圣大帝。历朝历代封建统治者对于关羽的推崇有其目的,更多的源于关羽身上忠和义的品德。臣事君以忠,封建朝廷推崇关羽最大的目的是给臣民树立一个忠君的榜样。宋明程朱理学对于关帝信仰文化的传播也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宋明程朱理学视关羽为维护三纲五常的表率,尊崇关羽为武圣,与孔子相提并论。关帝崇拜,代表了古代国人的价值取向。在很长的时间里,关羽成了道义的符号,成了国人的精神寄托。
中国的根柢在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中国传统的主流的思想文化,在古代道教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打上深深的烙印,此为其一;其二,道家认为,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忠义者义成神。道家的处世之道在关羽身上都能寻觅到痕迹。因而关帝信仰文化自然而然的会融入到道教的礼仪教化之中。历史上,道教对民间关帝信仰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关羽是中国本土宗教道教信仰中的一位尊神,也是民间信仰中信众最为广泛的、影响力超大的神仙之一。道教对关羽的信仰始于宋代,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明清两代道教供奉关云长的关帝庙、关王庙、关圣帝庙、老爷庙遍及全国各地。有史料为证,《京师乾隆地图》所录,清代乾隆年间,都城北京城内专门祭祀关帝和以祭祀关帝为主的庙宇多达116座,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令人瞩目。关帝信仰的普及程度和信仰的热度可见一斑。道教尊关羽关圣帝君。以忠义起家,关羽由侯而王、由王而帝逐步成为扶正圧邪、护佑众生的神仙,接受万千信众的顶礼膜拜,许多人丝毫不觉得奇怪。
关帝信仰在道教圣地崂山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众所周知,崂山是道教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道教文化底蕴深厚,元明两代,崂山道教文化进入鼎盛时期,延至清代,盛势不衰。崂山道教宫观众多,素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称。香火旺盛,从者云集。直至解放初期,崂山的道教宫观仍然保持着庞大的规模,有十四宫、九观、十七庵、十六庙、三洞、五十九处道观。崂山的关帝信仰有着本地的特色。自清初开始,习惯上把关帝庙和土地庙并排而建。主祀关帝的寺观不多。在崂山,留存至今的主祀关帝的关帝庙只有一处。  崂山关帝庙是一处景色清丽的道院,位于仰口湾西南,上苑山东南猪头峰下。崂山关帝庙原本是太平宫的下院,清朝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从太平宫分出。民国时期,道士刘太清、贾太成主持重修,关帝庙始具规模。当时有大殿3间、道舍26间。大殿内祀2米多高的彩塑关羽坐像,四周绘关羽生平壁画,画工细腻工整,比例匀称,堪称崂山壁画之上品。据传说,当时庙内藏有《道德经》等经书4部、字画4轴,院内植芍药、耐冬、黄杨,皆百年之物。关帝庙曾是崂山很有影响力的寺观,民间传说,1948年关帝庙有庙产600亩。足以显示关帝在信众心目中的位置。改革开放以后,当地政府在关帝庙古建修复、还原和保护方面做了不少工作,1984年,崂山关帝庙被崂山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将关帝庙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升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崂山关帝庙不仅具有弘扬道教传统文化、为信众服务的功能,还与众多的古建寺观一起承担了打造崂山文化旅游全新载体的职责。传承关帝信仰文化,让寺庙古建生辉,为实现中国梦助力,已经成为崂山关帝信仰信众自觉的行动。
许多人不知,关羽在道教信仰中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财神,当下的许多年轻人颇感诧异。关羽一介武将,忠勇有加,如何与招财进宝联系在一起,有人颇为不解。前不久,一位年轻人找我咨询答案。我一时语塞,查阅大量资料,咨询专家,漫漫理清了脉络。比较普遍的一个说法是:关羽成为财神,源于明清时期商人的推崇。明清时期的商人附会关羽挂印封金,一介不取的故事,尊关羽为义财神。于是关帝在履行扶正圧邪,护佑众生职责的同时,又多了一项保佑商家招财进宝的职责。仔细品味,关羽被商家尊为财神也有几分道理。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重农轻商的思想意识严重。商为四民之末、无商不奸的观念在很长的时间里一直牢牢的占据着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阵地。商家要发展、要生存,社会形象的改变和定位相当的重要。忠君重义是关羽的标志。把关羽请到财神的队伍中,为商家代言,打造商人的形象,规范市场秩序,拓展商家的生存发展空间无疑是一个精明之举。关羽的忠是商家顺从执政者,守法经营的榜样。关羽的义是商家诚信经营,重义守信的标杆。崇拜关羽、效法关羽,商家就会从关帝爷的身上汲取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道是商人不能逾越的红线。关帝的监督,提醒人们远离非法不义之财的诱惑。旧社会关羽是义的化身,见利忘义,是中国传统道德也是道教宗教道德大力抨击和摒弃的行为。为封建朝廷卫道、促信众育德、为商家代言,关帝是一个最合适的人选。旧社会,商家把对正常的商业秩序的期盼寄托在关帝等神灵的保佑上,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新社会,关公崇拜依然有着很深的文化土壤,依然有众多的关公崇拜信众。如何更好的传承关公信仰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增添正能量,成了时下许多有识之士关注和思考的问题。道教界有识之士认为,关公不但是“武圣”、“财神”,也是“正义诚信”的化身,关公文化的“忠、义、仁、勇和诚信”,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准则是一致的,传承关公文化对构建诚信社会、促进社会和谐依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道教寺观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挖掘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传统美德,汇集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助力。笔者认为,传承传统道德文化永远不会过时。传承道教文化要坚持中国化的方向,要顺应时事、与时俱进,要立足于和服务于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否则就会得不偿失,偏离发展的轨道。
 
 
 
 
 
 
青岛市道教协会 版权所有 Laoshan Taoism 鲁ICP备13020418号-2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鲁(2022)0000029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