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郭清礼
2013年12月13日至15日,这是寒冷冬天里一段美好的日子,充满了阳光,充满了爱。因缘之故,我踏进了一次慈善之旅。虽然只有短短的3天时间,却让我感触良多。
这是一次由台湾慈济慈善基金会组织,青岛慈济分会承办,在山东临沂费县朱田镇进行的“冬令发放”活动。即为朱田镇4200户7120位生活贫困的农民发放米、油、棉衣、棉被和一个生活包。每个包内装有毛巾、香皂、牙刷、袜子等生活用品。在整个发放的过程当中,我被一幕幕,一桩桩的小事所感动,慈济志工的每一个微笑,每一个鞠躬,每一句祝福都透露出慈济人文精神的大爱与尊重。正如慈济人所讲:“付出无所求,还要说感恩”。他们做到了用感恩的心、真诚的爱,感动着每一位乡亲,也感动着我。
黎明之前 爱的启程
皓月当空,满天星斗还在一闪一闪的眨着眼睛;凉风习习,冬季的凌晨显得格外清冷。14号凌晨3:30分,路灯下人头攒动,一声声温馨的感恩,划破了安静的月夜。
来自市区的160名慈济志工,相约来到崂山区美林小镇。这是青岛慈济人的共修处,大爱之旅将从这里开始。四辆崭新的大客车整装待发,黑暗中来回穿梭着志工们的身影,大家都在忙碌着向车上装载救助物资,个个争先恐后,热情洋溢。经过一个小时的准备,凌晨四点半,四辆装载着青岛慈济人大爱的客车准时向费县朱田镇出发。从未有过这样经历的我,脑海中不断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发放景象。资深的灰衣志工把早已准备好的早餐逐一发放到每人手中,有面包,甜点和水果。准备如此周到,可以看出慈济人为每位师兄师姐背后辛苦的付出,做了精心的准备和仔细的安排。从共修处的集合、物资的搬运、到参加志工人名的核准、早餐的准备、爱心的叮咛,一切在感恩中井然有序的进行。没有喧哗,没有抱怨,没有烦恼,只有慈济的关怀和大爱在心中荡漾。有很多志工也和我一样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看得出他们都怀着激动和期盼的心情,期待着把自己的那份爱在感恩中无所求的奉献出去。
上午9:30,我们到达朱田镇的接待礼堂。还没有下车,已经看到先到的师兄师姐们,身穿整齐的志工服装:白帽、蓝衣、白裤,拍着双手齐声唱着“欢迎您”的歌,歌声是那么动听感人。更让我想不到的是,当我们走到他们身旁时,每位迎接的资深志工都向我们行九十度的鞠躬礼,他们当中不乏年长的师兄和师姐,每位都面带真诚微笑,双手合十,鞠躬、鞠躬再鞠躬。这就是慈济文化尊重、平等和爱的体现。慈济的所有志工没有身份的高低,不论在社会身份多么高贵,地位多么显赫,也不论你在慈济做了多久,都以师兄师姐相称。不断的缩小自己,感恩别人,把自己融入到慈济的大爱当中,这是慈济的人文理念之一。在这里没有明文规定,却每人都自觉遵守;没有明确的要求,大众却都在跟随。正象慈济人讲的那样:“普天之下没有我不爱的人;没有我不信任的人;没有我不原谅的人”,这就是慈济人的信仰:“普天三无”。在发放物资的过程中,我也时时刻刻能感受到“普天三无”的力量。
上午10:30分,接待室中,费县民政局长及有关领导与慈济慈善基金会进行了冬令发放的签约仪式。仪式简单而热烈,真诚而自然。
流动线上 爱的传递
中午12:00,发放在朱田镇中心广场上正式开始。整个下午要发放2120人的物资,每人一袋大米、一桶花生油、一件棉衣、一床棉被和一个生活包。发放现场气氛祥和,虽然天气很冷,可是广场上两千多位亲切可爱的老乡排着整齐的队伍,各村村民举着自己村名的牌子井然有序在那里等候,每位乡亲发自内心的笑容是那么的快乐,充满了期待和幸福。公路的两旁停满了等候拉米的大小货车、面包车甚至还有大卡车和自卸车。镇上的公安民警忙碌着维护交通和现场秩序。
广场对面是摆放整齐的发放物资,白白的米,黄澄澄的油,蓝蓝的棉衣代表着慈济人一颗颗充满大爱的心。整个发放现场已然形成了一道“爱”的风景线,这样宏大的发放现场从未经历,一开始真有些担心。随着发放的开始,很快就打消了我的焦虑,因为这是一个充满感恩、尊重和爱的团队。发放工作中他们融洽协同,态度谦卑而工作高效;日常生活中他们相依相息,互助互爱;修行中他们坚持正信正念,精进承担。他们中间虽然有很多新人彼此陌生,却在瞬间融入慈济的大爱之中。在陌生中产生信任,在辛苦中彼此承担,就像是久别的一家人,心与心之间没有隔阂与猜忌。在慈济这样的团队中,我们就是一家人,就像慈济歌曲《一家人》唱到:“你给我的爱,让我勇气倍增,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每每与师兄师姐们共同唱这首歌的时候,很多人流下感动的眼泪,因为在感动中找到了爱是根源,心灵的故乡。
两天的发放,紧张而辛苦。每位师兄师姐都坚守岗位,排队等待的乡亲也很劳累。乡亲中多数是年龄较大的老人家,还有妇女带着孩子的。为了不让老乡渴着饿着,发放物资的同时,不断的有志工向老乡提供姜汤水和热馒头。
我们160人的团队分成4组,每组从核准、发放、运输都形成流水作业,一直帮助每位乡亲把物资送到车上。为了让乡亲更快的领到物资,回家团聚,我们必须高效快速完成每一个环节,而且不能出错。就像一场攻坚战,每一个环节的堵塞都会减慢整个流程。一个发放棉衣的师姐在严寒中因感冒而发烧,可她一直咬紧牙关坚持到最后。一个和我共同运大米的师兄,身带腰痛病,因劳动强度太大突然复发,可是他还是忍着痛在坚持。我劝他回去休息,他说:“如果他回去休息,他的那份重担就压在其他师兄的肩上。”平淡的言语之中,透露出大爱的无私。他就这样干一会,休息一会;再干一会,一直坚持到最后。每位领物资的乡亲,都会听到慈济志工的一句亲切的“感恩您”,都会受到慈济志工的深深鞠躬。两天下来,七千多位乡亲,可想而知站在鞠躬岗位的师兄师姐们有多辛苦。
此次“冬令发放”还有一件事情特别值得分享,就是慈济人严谨的工作态度。每位前来领物资的乡亲,须亲自手持身份证、户口本和慈济基金会提前发到每位乡亲手中的一份“物资单”。三证与人名一一对证,通过五个步骤环节才能发放。如果有代领物资的,最好是直系亲属,如需外人代领则要经过更仔细和耐心的询问和核实,直到最后确认才可以发放,以确保物资发放到最需要帮助的乡亲手中。两天下来,7120位乡亲的物质发放,没有出一次差错,令人赞叹和钦佩,这都得益于慈济严谨公正、无私大爱的理论指导和运转熟练地慈善实践。
直至15号下午2:00点,所有乡亲的冬令物资发放在感恩和爱心中顺利完成。看着满载物资的车辆渐渐远去,看着乡亲们幸福的笑脸,师兄师姐们忘记了所有的辛苦与疲惫。感恩乡亲;感恩父母;感恩天下所有的人。
回访乡亲 爱的流露
15号下午2;30分,中心广场7120位乡亲的物质发放已经顺利完成,接下来的一个流程就是回访乡亲。因为还有一些更困难的乡亲,不能前来领取物资,他们或是身体残疾、或是疾病缠身、或是精神疾病。他们的生活极为贫困和艰难,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广场上,我们160位师兄师姐重新编队,分成30个小组,每组5人,都带上物资走访5户乡亲,分赴40多个村庄共150户乡亲。
我被分到第五组,每到一户乡亲家中,同样的程序,同样的关爱。慈济人一直在坚持“亲眼、亲耳、亲手、亲脚”的理念,一定要把每一粒米、每一件棉衣送到乡亲手中。坚持“分秒不空过,步步踏实做”。用慈济人的大爱之心,启发和带动每一位乡亲的心,让人间充满大爱。
我们走访一位乡亲,家中只有一位70多岁的爷爷,腿有残疾,不能走路,又是孤寡老人无儿女照顾。老人穿着破旧露着棉花的棉袄坐在屋门口,手里拿着拐杖,冬季的冷风吹着老人家满布沧桑沧桑的脸颊。带路的乡亲告诉我们,老人已经坐在那里等我们很久。当他看到我们的到来时,特别高兴,勉强站起来,台湾的师姐连忙扶起老人,进到屋内。老人只有一间土房子,屋内昏暗凌乱,没有任何取暖设备,一个灶台,一张桌子,一张床,床上的被子又脏又薄。师兄帮老人把米放好,新被子铺好,师姐拿出生活包内的护手霜,帮老人擦皲裂的手背,又帮老人换上新棉衣。慈济人用爱的叮咛,不断的嘱托老人家要保重身体,祝福老人家健康长寿。在一声声嘱托与叮咛中,我们恋恋不舍是离开老人的家中,继续走访一家又一家……
师兄师姐用真实的行动谱写着人间的大爱,把爱心化成一个个微小而感人的动作,化成一声声真诚的感恩和祝福,化成一次次认真的核准和承担。不需要华丽的语言来掩饰内心的虚伪,不需要感恩的目光,因为“付出不求回报”,正如《道德经》说“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太上感应篇》所说:“施恩不望报,与人不追悔”。慈济人正在做的就是把天下“有余”的善心善物,补在最需要的人身上,而不需要任何回报。
下午6:00我们驱车返程。两天的发放过程中,所有人都吃素食,这是因为要体现慈济大爱保护地球的环保理念,“吃饭八分饱,留给二分与众生”。师兄师姐发放物资之后,打扫干净所有垃圾,捡干净广场上丢弃的烟蒂,一位资深志工说:“我们要带走垃圾,留下爱”,就是在爱护地球的每个角落。
回程的车慢慢启动起来,车内很安静。师兄师姐都很辛苦和劳累,慢慢的都睡着了,我却久久不能平静。回顾两天的发放,一幕幕场景在脑海中回放,心中不禁在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团队?是什么样的信念在引导着他们的方向?能把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背景和身份、又彼此陌生的一群人凝聚在一起,无私奉献,互爱互助。为什么佛教慈济文化会有如此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黑暗中,汽车还在飞驰,思考还在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