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姑射山人
道教有三祖:始祖黄帝、道祖老子、教祖张陵。古代道士崇尚黄色,戴黄冠、着黄衣,甚至自称为“黄冠”或“黄衣”,均是为了表明自己是黄帝传人的正统身份。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也是求仙问道的创先河者。在道教眼里,黄帝是成仙得道第一人。魏晋时期道士皇甫谧所撰《帝王世纪》中,就以史书的形式,记录了黄帝求仙、成仙的传说。道教典籍《列仙传》、《历代真仙体道通鉴》中,均把黄帝列为篇首。据《云笈七签·轩辕本纪》中说:“黄帝以天下既理,物用具备,乃寻真访隐,问道求仙,冀获长生久视,所谓先理代而后登仙者也……”所以,黄帝既是道教推崇的功成身退的典范,也成为后世帝王崇道寻仙之滥觞。
据说,黄帝在统一中原的过程中,“且战且学仙”。当他西行到崆峒山时,听说山中隐居着一位得道的真人,名叫广成子,于是就很虔诚的前去拜访问道。这次问道,拉开了道教起源的序幕。《南华经?在宥》中详细的记载了这个故事,说:“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上,故往见之,曰:‘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吾又欲官阴阳,以遂群生,为之奈何?’广成子曰:‘而所欲问者,物之质也;而所欲官者,物之残也。自而治天下,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语至道!’黄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闲居三月,复往邀之。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曰:‘吾闻子达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广成子蹶然而起曰:‘善哉问乎!来!吾语女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女内,闭女外,多知为败。我为女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女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女身,物将自壮。我守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尝衰。’黄帝再拜稽首曰:‘广成子之谓天矣!’”在这则寓言里,雄心勃勃、妄图有所作为的黄帝向得道的真人广成子请教治国牧民之道,却遭到广成子的训斥。因为在道家看来,重生贵身、无为而治才是真正的至道。
龙去鼎湖这个成语,历来都是得道成仙的代名词,也是古代帝王驾崩的隐语。这个成语的故事,就来源于黄帝。《史记·孝武本纪》中,方士公孙卿借申宫之口告诉汉武帝说:“黄帝采首山铜,铸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珣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余人,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珣,龙珣拔,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胡珣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一心成仙的汉武帝不禁无限神往,叹道:“嗟乎!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鵕耳。”这也是成语“攀龙附凤”中“攀龙”的来历。据说,黄帝在鼎湖升仙的那一年为公元前2697年,道历便将这一年作为道教的纪元。
黄老并称,始于百家争鸣。其时的诸子百家为表明自己的学术正统性,纷纷搬出远古的圣贤来抬高门庭。如法家宣称自己的学说来自于尧帝时掌管刑法的“理官”皋陶;墨家推崇大禹,以大禹为宗祖,提倡苦节劳形、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的作风;儒家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则宣扬孔子的学说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为三代以来的正统;道家为与其抗衡,则直接搬出华夏始祖黄帝来,将黄帝与老子并称,以显示黄、老学术一脉相承。自此以后,黄帝与老子、与道家便密不可分。道教创立后,兼容并蓄、庞杂多端,将神仙家、阴阳家、医家、方技家等诸多流派融为一炉,而这些流派的宗祖皆托名于黄帝。道教经典也多冠以黄帝之名,如《黄帝九鼎神丹经》、《黄帝龙虎经》、《黄帝阴符经》等。道教医学,又称“岐黄之术”,即源起于黄帝问医于岐伯,作《黄帝内经》;道教堪舆术之祖经,则为《黄帝宅经》;道教房中术,则源起于黄帝问房中于素女,作《素女经》......黄帝与道教也就难以再分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