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国后崂山道教的复兴 |
|
|
|
邢学敏
新中国建立后,古老的道教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进行了宗教民主改革,对道众开展爱国教育。道教在组织、制度、经济、宗教行为方面不断发展,教徒在政治思想、生活习俗方面皆发生了一些适应性变化,但作为道教内在要素的基本教义教理仍保持原来的传统。
一、建国初期,崂山道教积极参加社会改造和革命建设
建国后,青岛市建立了道教管理组织。解放初期,青岛市的宗教工作由青岛市教育局(1950年11月改为青岛市文教局)兼管。1951年10月15日设立青岛市人民宗教事务处,从此,青岛市的宗教事务工作有了专门的管理机构。1956年4月,青岛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选举产生了青岛市第一届人民委员会,宗教事务处也随之改称青岛市人民委员会宗教事务处。1963年9月,民族机构与宗教机构合并,成立“民族宗教事务处”。
崂山各道观积极接受社会教育与改造。道观废除了宗教的封建特权和压迫剥削制度,进行了土地改革,道观将出租的土地除留一部分自种外,其余全部分给农民耕种。道观所有的山林都被收归国有,道教人员一般都参加生产劳动。1956年,在农业合作化高潮时,崂山的崂东区道观太清宫、上清宫、太平宫、白云洞、明霞洞、关帝庙、明道观和佛教寺院华严寺等联合组成了生产合作社,分医药和农业两个组,道士们过着亦道亦农的生活,走上了自给自养的道路。1959年10月,“青岛市宗教界生产组”成立,道教与其他宗教人员50余人在此参加劳动。1964年、1965年两个冬季,崂山道众参加了由政府组织的“反帝、爱国守法教育和宗教政策教育”学习班。许多爱国爱教的优秀道士被选为人大代表,如1952年11月,崂山白云洞道士匡常修被推选为青岛市第五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1956年11月,青岛市太平路天后宫道士李稚川被选为青岛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近代,经过长期战火的摧残,崂山道观毁坏严重。1951年1月19日,中共崂山工委发出了关于土地改革中对庙宇处理的指示,强调名胜古迹、历史文物、庙堂、神像等及风景点,由政府登记并加以保护,不得破坏。1965年2月16日,崂山县人民委员会对崂山19座有僧道人员的庙宇进行了改造使用。明道观、华楼宫、蔚竹庵、神清宫拨归崂山林场使用;上清宫、太清宫、白云洞、太平宫、关帝庙、明霞洞归市园林部门管理;朝阳庵、寿阳庵由当地生产队管理;还有一些划由中小学使用。文教局接收庙内文物,建设局接收房地产,僧道人员集中安排在华严寺和关帝庙居住。
总之,新中国建立后,道教徒在政治上成为新中国爱国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在经济上革除了宫观封建经济,逐渐走向劳动自养;在宫观管理上实行整顿并建立民主管理体制;在思想上逐渐更新观念,逐渐焕发生活热情。
二、“文革”时期,崂山道教遭遇浩劫
“文革”的爆发给中国道教带来了灭顶之灾。李养正先生整体描述了道教当时的惨状:“记得在‘文化大革命’爆发前,大约全国还有著名道教宫观637座,常住职业道士5000人,散居道士数万人。到十年浩劫中,在全国可以说已经没有一座保持教制的、实际的道教宫观了。道士既无可诵之经书,更无可作醮仪之道坛,念的、敲的、穿的、戴的、捧的、拜的、烧的……一切宗教活动之必需品,均化为乌有。有些无处可去的年老的道士,蜷缩于破房残舍的角落,也是日夜心惊肉跳,苟延残喘,他们的生活,由不忍离去的中青年道士去艰苦地谋取,或种地,或砍柴,或作工,或乞讨,维持生计。晨钟暮鼓寂灭了,步虚之声寂灭了。这些清修者不仅遭受生计的煎迫,更难以隐忍的是心灵上的痛苦。道教界沉暗了,道教沉没了。” 道教沉没在一个狂热的文化霸权时代,沉没在普通人的精神世界遭遇到脱胎换骨的革命时代。“文革”时期的崂山道教亦未能幸免遇难。首先,宫观、经典、文物遭到严重破坏。在“破四旧”的浪潮冲击下,崂山最大的道场太清宫的古碑、藏书、古玩、古画、历代皇帝的赐物,其中包括万历皇帝和成吉思汗的手谕,刘墉、王羲之、王渔洋、赵孟頫等名人的字画,韩谦让、薛一了、韩泰昌等历代道士演奏过的11张古琴,以及养艳姬、蔺婉玉等制订的珍贵的古乐谱,大部分被造反派捣毁烧掉,残存的寥寥无几。神像被砸毁,供器被损坏。当年万历皇帝赐给太清宫的《道藏》被青岛有关负责单位秘密转移,方幸免于难,成为国内少有的保存完整的道教典籍之一。太清宫的庙殿和古树由于解放军进驻才得以保全。崂山其他的宫观古迹同样遭到严重破坏,许多道观如龙王庙、玉灵观等被拆除。崂山外山最大的庙庵百福庵,开始由惜福镇农中的教师保护,至1968年春也终于被全部烧毁。其次,道士被遣散,强迫还俗。太清宫随山派最后一任住持徐惟毅、明道观的匡常修、孙真淳、朱四红,明霞洞的叶蓬赢、韩信奎、谢祥云,上清宫道长冯茂柱,凝真观道长刘子志,太平宫道姑崔静一等,均被赶出殿宇。
三、改革开放后,崂山道教走向复兴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的国家与民族拨乱反正,各项事业重新步入正确的发展轨道,道教也随之获得了新生。与中国道教同步,崂山道教也步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最好最快的黄金时期。
(一)重设道教机构,规范组织管理
1980年9月,“文革”期间停止办公的青岛市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处和宗教事务处得到恢复,一个机构,两个牌子。1988年6月,青岛市人民政府分别将其改为青岛市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局和宗教事务局,宗教事务局成为青岛市主管宗教事务的职能部门。
1985年5月19日,青岛市道教协会筹委会成立,会长匡常修,副会长孙真淳、王怀清,会址设在崂山太清宫。1989年6月29日至30日,青岛市道教第一次代表会议在崂山太清宫召开,正式成立了青岛市道教协会。会议审议并通过了《青岛市道教协会筹备委员会工作报告》和《青岛市道教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了青岛市道协第一届理事会,匡常修为会长,孙真淳、刘怀元为副会长,许方正为秘书长,委员孙常德、梁常虚、吉红娣(女)、王正东、李宗廉,会员100人左右。会议通过了《青岛市道教第一次代表会议决议》,号召全市道教发扬优良传统,在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组织学习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公报精神。在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指引下爱国爱教、遵纪守法、搞好宫观自养和管理,加强国际联谊和接待服务等各项工作,同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为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为祖国统一、为维护世界和平努力奋斗。1998年在崂山太清宫召开了青岛市道教第二次代表会议。2002年11月25日,青岛市道教第三次代表会议在崂山太清宫召开,来自全市的40名道教代表出席会议。会议修改通过了《青岛市道教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了青岛市道教协会第三届理事会。2006年1月10日,太清宫正式成立了民主管理组织——崂山太清宫管理委员会。2007年12月7日,青岛市道教第四次代表会议在崂山康成书院胜利召开。刘怀元作市道协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李宗贤作章程修改的说明。本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青岛市道教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和《青岛市道教协会章程修改草案》,选举出了以刘怀元为会长,刘洪升、李宗贤为副会长,许国恩、郭德宝、高明见、李志龙为常务理事的新一届道协领导班子。2013年6月16日至6月17日,青岛市道教第五次代表会议在青岛市黄海饭店顺利召开。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了《第四届市道协理事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章程》修改草案,讨论通过了青岛市道教第五次代表会议决议,选举出了新一届道协理事、常务理事及领导班子成员。聘请山东省道协会长刘怀元被聘为名誉会长,李宗贤当选为青岛市道教协会会长,刘洪升、许国恩、郭德宝、高明见、侯诚凯、于秦玉为副会长,侯诚凯兼秘书长,李会升、李诚祥、刘栋年为副秘书长。
(二)落实道教政策,修复宫观场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级政府认真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对在“文革”中被遣送回农村的宗教职业人员逐个进行了安置,恢复和补发了生活费,被查抄的私人物品全部发还。1980年春,崂山道士匡常修、孙真淳迁回太清宫。1980年5月,匡常修被选为中国道教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到来揭开了崂山道教发展的新篇章。1979年7月30日,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来青岛视察工作,在青期间游览了太清宫。在小平同志的关怀下,崂山这座没有雕琢的美玉焕发了蓬勃生机。是年,青岛市成立了“崂山风景点恢复领导小组”,组织人员进山勘察,着手恢复崂山的摩崖刻石。同年,青岛市园林管理局接管崂山太清宫,对殿宇进行了部分修缮,添置了各种器具,并由市文化部门负责重塑神像。1981年,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关于汉族地区佛教道教寺观管理试行办法》规定:“寺观的宗教收入、生产收入和其他收入均归寺观集体所有,主要用于解决僧道生活、寺观维修和寺观日常开支,任何单位不得抽调寺观资金”。“寺观应努力创造条件,逐步做到自食其力,以寺养寺。”1983年,崂山太清宫被国家确定为“汉族地区佛道教全国重点寺观”之一,在《国务院批转宗教事务局(关于确定汉族地区佛道教全国重点寺观的报告)的通知》中,崂山太清宫被列为汉族地区的全国重点寺观。通知规定:“名单所列寺观,包括所属碑、塔、墓以及附属园林等(一般以“文革”以前的范围为界限) ,应在当地政府宗教事务部门领导下,由佛道教组织和僧道管理、使用,其产权属社会公有(即国家所有)”。根据文件规定,青岛市委和市府多次召开有关单位会议,改正了崂山太清宫及其园林、墓地被挪用的问题,落实了有关政策。政府先后多次拨款对崂山的宗教庙宇进行修复,崂山的宗教活动也逐步得以恢复,崂山太清宫按照政策规定招收了几十名年轻人入道修行。
1982年12月31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崂山太清宫、童真宫、法海寺、明道观、白云洞、上清宫、太平宫、华楼宫、明霞洞、蔚竹庵等道教宫观寺院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7月6日,青岛市园林局将崂山太清宫正式移交给青岛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处,并由道士自行管理。1989年,完成了崂山太清宫“三清殿”“东华帝君殿”“西王母殿”的修缮工作,重塑了47尊神像。至1990年,太清宫有道士20余人,教徒100余人,主要依靠参观游览的门票收入维持生活。1991年12月6日,由青岛市道教协会筹集资金修建的崂山明霞洞、上清宫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1992年6月1日,崂山太平宫作为宗教活动场所正式对外开放。1992年9月21日,崂山上清宫、明霞洞新塑的20余尊神像开光仪式举行。1993年,青岛市道教协会投资50万元,对崂山太清宫内的翰林院、藏经楼、道舍和道教协会办公用房进行修缮。至2005年,太清宫、上清宫、明霞洞、太平宫、华楼宫、蔚竹庵皆修葺一新,成为道教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2005年11月16日(农历十月十五日),太清宫隆重举行了新建殿堂落成暨神像开光庆典活动,北京白云观及其他兄弟道观的经师班分别为太清宫新建的殿堂混元殿、元辰殿、元君殿等殿堂神像举行了开光的法事活动。以太清宫为首的崂山道观建设逐步得到完善,崂山的道教活动也逐步走上了正轨。2006年,华楼宫、蔚竹庵等道教庙宇恢复为道教活动场所并对外开放。2008年8月,崂山太清宫讲经堂、藏书阁相继建成。
(三)举办学术与传戒活动,积极开展友好交往
2006年10月31日,崂山太清宫与山东大学宗教科学与社会问题研究所联合举办了以“和谐之道 人间关怀”为主题的首届崂山论道学术研讨会,这是太清宫与学术界的首度联手,旨在共同探讨道教对于当今人类社会的独特意义,进一步提升道教的文化内涵,并力将“崂山论道”打造成国际学术界与道教界进行学术交流的品牌论坛。2007年4月14日,由太清宫管理委员会、青岛大学师范学院、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周易学会主办的《儒道太极文化和谐论坛》暨“青岛市国学学会第一届年会”在青岛召开,大会旨在弘扬儒道文化精华、创新儒道文化观念、提升国民文化素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2008年10月,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中国宗教杂志社、山东省道教协会协办的中国崂山论道暨首届玄门讲经活动在太清宫拉开帷幕,一百余位海内外道教人士、知名专家学者欢聚一堂,谈经论道。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大师论道、玄门讲经和道教文化展示三大板块活动。2008 年和 2010 年,中国道教协会在崂山太清宫分别先后举办了两届“玄门讲经暨崂山论道”活动,在海内外引起轰动。2014、2016年,太清宫又先后举办了“崂山论道”学术活动。2017年8月21日,上诚下贤李大师升座太清宫方丈。8月22日-9月18日,太清宫进举行了为期28天的全真派道士传戒活动,旨在完善丛林制度,广阐道法,弘扬全真十方丛林的传统。
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发展的崂山道教受到了国内外的关注,多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港澳台的道教界组织和人士与崂山太清宫开展了友好交往活动。1989年8月10日,台湾道教总会代表团一行15人,在台湾道教总会秘书长张柽带领下首次来青,参观了崂山太清宫,并与道众进行了座谈。10月13日,由香港啬色园佛教、道教、孔教组成的香港宗教人士京鲁访问团来青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访问,朝拜了崂山太清宫。2008年9月21日,澳门道教协会吴炳志会长组团前来太清宫朝山进香,受到李宗贤会长及太清宫全体道众的热情接待。2017年3月3日(农历丁酉年二月初六),新加坡道教协会会长李至旺道长带领新加坡道教团及部分东南亚道教组织成员到崂山太清宫访问朝圣。2017年6月30日上午,越南宗教委访华代表团一行10人到太清宫访问,国家宗教局外事司一处处长薛慧陪同。太清宫也多次组团赴外访问。2007年6月1日至10日,青岛市道教协会副会长、太清宫管委会主任李宗贤道长带领管委会成员一行十人,赴香港、澳门、台湾的道教界进行为期十天的参访学习,受到当地道教界的热情接待,并与香港蓬瀛仙馆、澳门道教联合会、台湾道教联合会、高雄道教院的各位道长亲切交谈。通过与道派之间的交流互访,进一步增进了国内外道教界的相互了解,崂山道教文化的影响不断扩大。
(四)济世利民,服务社会
崂山道士一贯具有“济世利民”的优良传统,如广行方便,自食糠秕,供人米粮的明代道士齐本守;无偿为民众诊治疾病、解除痛苦的清代刘永福、现代匡常修;热心公益,常周济附近贫民,修筑桥梁道路的清代周旅学等。当代,崂山太清宫发扬道教慈悲利人的光荣传统,抱着“服务社会,利益人群”的宗旨,积极参与教育和慈善事业,不断为希望工程、赈济灾民、救助孤寡老人、资助贫困大学生等事项捐款累计达几百万元。2006年4月,太清宫筹集一千万元人民币作为慈善基金,采用留本付息的形式,将增值部分用于慈善救助。8月,崂山太清宫管委会主任、青岛市道教协会副会长李宗贤代表崂山太清宫管委会向青岛大学“爱心助学基金”捐赠人民币10万元。2008年四川地震灾难发生后,崂山道教为灾区人民祈福捐款十多万元。2013年,太清宫对周边村庄及市内贫困户、青岛社会福利院进行了捐助,投入总资金达15万余元。此外,市道教协会常年捐助崂山区青山小学和黄山中学的贫困学生,累计捐助30多万元。崂山道教界发扬优良传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正如全真道祖师邱处机称赏崂山所云:“青山本是道人家,况此仙山近海崖。海阔天高无浊秽,云深地僻转清嘉。”崂山这片奇山秀水自古便与仙道结下了不解之缘。有东方瑞士之誉的青岛,藉崂山名胜而愈显,崂山因道风仙迹而弥彰,正所谓珠联璧合、相映生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