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 | 繁体 | 主办:青岛市道教协会 |   |
 
首 页
政策法规
道协动态
玄门论道
仙道贵生
玄门风范
青岛道观
史料艺术
公益慈善
视频音乐
 
 
  • 太清枫叶
  • 崂山云海
  • 海上名山第一
  • 独占鳌头
  • 崂山太清宫仪门
  • 崂山明霞洞
  • 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
 
 
 
 
您的位置:首 页 > 史料知识 > 道教史料
 
 
太清宫志

                   (崂山太清宫全景图)

目次

卷一

开山始基  
李真人传  
华盖真人传 
七真降临太清宫事迹记 
刘长生真人传 
随山宗派  
三皇殿廊檐石壁间镌刻圣谕之纪事 
圣谕  
李公仙迹  
王道人仙传 
张三丰祖师传 
耿真人传  
徐真人传  
鹤山法派  
齐真人传  
金辉派  
本宫殿宇神位 
本宫执事名称

卷二

本宫旧有规则

卷三
本宫属山名称记 
本宫山场东份看山庵名称及山场四至 
本宫山场西份看山庵名称及山场四至 
本宫南窑山场四至
本宫山境诸名胜记 
劳山头 
八仙墩 
张仙塔
晒钱石 
试金石滩
小蓬莱 
连环洞 
聚仙台 
胜水顶 
天门峰
拜斗台
逢仙桥 
龙头榆 
古耐冬 
古银杏 
古柏 
本宫之竹树花卉略记 
竹子 
树木 
果树 
木本花类 
草本花类 
药材 
菜蔬 

卷四

张三丰遗留训世文
正教论 
养生篇 
五劫论 
悟真字解
玄学篇 
能让篇 

卷五

敕赐道藏经 
敕谕 
敕谕碑文记
本宫重立界石碑记
太清宫形胜地至碑记
敕圣谕 
太清宫检阅藏经题名碑记
重修太清宫三清殿碑记
功德表 
道藏经纪
道藏节略
本宫阅藏规则

卷六

本宫法派分传别庙记
先天庵 
鹤山迂真庵
常在庵 
青岛天后宫
真武庙 
台东镇圣清宫

卷七

窑头村窑石庵记
青山村始立与本宫关系记
重立窑头村龙王庙碑记
县令欧阳公判
本宫山场禁止挖刨晶石记
本宫山场界石被人损坏记
本宫赈饥记
本宫修补工作记
重修河工记

卷八

本宫仙迹功行续记

卷九

劳山及本宫诗集

卷十

名人游山记

卷一
开山始基

               (太清湾)

劳山太清宫,系于西汉建元元年辛丑,张公讳廉夫所创始也。公字静如,号乐山,江西瑞州府高安县人,文帝九年庚午七月初十日诞生。中元三年甲午,举文学茂才,得一等,仕至上大夫,因碍权要,弃职入道,精研玄学,不涉世俗。嗣入终南山,遁迹数载,得师传道,遨游天涯,来劳山之阳,临海之滨,修茅庵一所,供奉三官大帝神位,名为三官庙。自称乐山居士,开垦山麓,自食其力。嗣于癸卯年,又建筑殿宇,供奉三清神像,额曰太清宫。至始元二年丙申,委弟子刘方清、赵冲虚、冯若修等继续庙事,自回江西,潜居鬼谷山三元宫。而后屡来劳山,云游东海诸名胜,年逾百龄,精神不衰,仍鹤发童颜,行路如飞,后不知其所终。
李真人传
李公讳哲玄,字静修,号守中子,河南兰义县人,唐大中元年丁卯二月十七日诞生。母陈太君梦房间失火警觉生出,赤光盈室,许久方寂。公赋性聪敏,诵读不忘,十五岁场试中选,旋登进士第。惟性好清淡,无意仕进,喜阅道书,厌处世俗,遂弃家云游,访求至道,多年未遇,不懈初志。邂遇罗浮道士,系得桐君之传,数百年容颜不衰者,引入罗浮山中,传授大道,潜修多年,得其玄妙。因欲度世,乃于天佑元年甲子,东海游岛至劳山太清宫,与张道冲、郑道坤、李志云、王志诚诸公相契合,遂留此不他往。旋建殿宇,供奉三皇神像,名曰三皇庵。嗣于五代周纪广顺三年甲寅五月,久旱不雨,灾疫流行,尔时适公在都,咒符治病,着手者无不立愈,神医之名,遍颂朝野。上闻之,诏命祈祷,得大雨,灾疫顿息。上喜,礼貌有加。及问玄术,应答称旨,厚赐之,辞不受,敕封道化普济真人,遣使送归宫。后自居山庵,不言不食,日阅黄庭经以为常。显德六年八月十二日,有本庙许道人在外事毕,归至中途,遇公携囊出游,于囊中取出黄庭经一卷,授许曰:“我今远游,归期难定,可将此经带回,传言诸道众,切莫忘出家人之本分,须要参悟玄理,修炼身心,辅国济民,维教度世,不负为玄门弟子。见此经,如睹吾面,众皆勉之,勿负我嘱可也。”言讫恍然而去。许道人回庙,见公闭目垂眉,端坐草塌,盖已羽化矣。道众始知公已仙去,遂用坐馆装殓,葬于宫后东山之阳,至今有墓在焉。公享世寿百十有五。
华盖真人传
五代唐纪同光二年甲申,道人刘若拙自蜀来劳山太清宫,访李公守中子,相谈契合,遂留住焉。自修一庵,额曰“驱虎”,供奉老子圣像,潜修于中。宋建隆元年庚申,上闻诏至都入觐,谈玄称旨,敕封华盖真人,留京布教。后经奏准,奉敕回山,重修本宫殿宇,永为修真之所。四方士人闻风求道者踵至,遴选弟子十余人传授道要。后又出游多年,复归劳山静修,冬夏不冠履,寒暑不炉扇,仅以蔽布遮体,怡然自适。而其庞眉皓齿,面如渥①丹,道貌伟岸,人望之莫不畏敬焉。问其年,答以不记。淳化三年壬辰十月十二日,飞升于墨邑东郊外,高真宫有墓在焉。
注释:①渥:wo,沾湿、沾润。
七真降临太清宫事迹记
宋庆元元年乙卯,真人邱长春、刘长生,同他道侣五人,号曰七真,由宁海之昆嵛山来游劳山,止于本宫,讲道传玄,宏阐教义,道众大悦,各受戒律。邱祖住未久,留诗二十一首,同他道侣西去。刘祖独留,讲解经典,至醇咸措,年余方西转至莱州灵虚观,本宫道众由此归宗于刘祖随山派矣。嘉定二年己巳,即金大安元年,邱祖由胶西重来本宫,说法阐教,居数载始回莱州昊天观。临行时,复留诗十首。宁宗时,命彭大帅义斌往征,邱祖不应召。元太祖成吉思汗命使臣刘仲禄,往莱州昊天观诏之,邱祖应命,颇多建树。其若雪山之应对曰:节欲以修身,爱民乃永国,及天道好生恶杀等语,藉机进谏,潜消民苦于无形,是祖师慈心之至也。迨后上诏太师阿里鲜,护送东归,赐金虎符文牒等,主管天下教事,乃有传载甚祥,此则不须袭言矣。
刘祖长生真人传
刘祖讳处玄,字通妙,号长生子,山东掖县武官庄人,生于宋绍兴十七年丁卯七月十二日。侍母至孝,夙愿修道,以母在,不敢违。然清静固守,视外物全不介意,是其性也。至乾道五年己丑,其母弃世,适逢重阳祖师,见其丰神不群,叹谓:“松之月,竹之雪”,刘祖拜为师。乃后乞食炼形,离人远物。淳熙元年甲午,溷迹①京洛,毁身忘形,水侵不顾,人馈则食,人问始答,如是数年,迁洛阳得井,知为三生前修炼处,道志益坚。后二年,世说毁谤,被系于狱,终日犹似熟睡。狱吏惊骇,以所见白上官,方悟为有道者,急表奏蒙释。庆元三年丁巳,诏赴京问以道要,师曰:“至道之要,寡嗜欲则身安,薄赋敛则国泰也”。上悦,赐还故居。道成定力圆满,天光发明。嘉泰三年癸亥二月初六日,忽鸣鼓集众,诫诸徒曰:“我欲赴仙师之约,尔等勿懈修真”。遂绦然而解,飞升于武官庄灵虚观。著有《仙乐集》、《太虚集》、《盘阳集》、《安闲集》、《修真文》等,及《道德经注》、演述黄庭、阴符经介,留传于世,元主敕封长生辅化宗玄明德真君。
注释:①溷:hun,肮脏。
随山宗派
思道明仁德,全真性复常。景高和礼义,嗣信守忠良。裕谦贤旅泰,宗友茂惟祥。盛益希诚朴,玄元世永昌。金木万古续,智慧保宁光。圣体通三界,广大演自清。志虚空教化,月盈妙中黄。用功悟仙号,丹书现荣阳。行满乾坤秀,园融衍相逢。莲开龙虎诏,超升崇利亨。
三皇殿廊檐石壁间镌刻圣谕之纪事
元太祖成吉思汗癸未九月二十四日,颁发圣谕,褒奖邱长春真人,着勒石于劳山太清宫,以彰厥功。
圣谕
宣差阿里鲜面奉成吉思皇帝圣旨。丘神仙奏知来底①公事是也好。我前时已有圣旨文字与你来,教你天下应有底②出家善人都管着者,好底歹底,丘神仙你就便理会,只你识者,奉到如此。癸未年九月廿四日。
西域化胡归顺,回至燕京,皇帝感劳,即赐金虎符牌曰:真人到处如朕亲临,丘神仙至汉地,凡朕所有之城池,其欲居者居之。掌管天下道门事务,以听神仙处置,他人勿得干预。宫观差役尽行蠲免,所在官司常切卫护。
钦差近侍刘仲禄奉成吉思皇帝圣旨道与诸处官员每③,丘神仙应有底修行底院舍等,系逐日念诵经文告天底人每与皇帝祝寿万万岁者,所据大小差发税赋都休教著者,据丘神仙底应系出家门人等随处院舍,都教免了差发税赋者,其外诈推出家影占差发底人每,告到官司治罪断按主者。奉到如此,不得违错,须至给付照用,右付神仙门人收执照,使所居神仙应系出家门下精严住持院子底人等,并免差发税赋,准此。癸未羊儿年三月御宝。
注释:①②底:的。③每:同“们”。
李公仙迹
始祖李公哲玄,于后周显德六年八月十二日,飞升于山庵,墓安东山之阳。至元纪延佑元年甲寅十月,一褴褛道人来宫挂旃,自称海角居士。问其所来,漫应曰:“为寻我黄庭经”。不解其意,再问则不答,即送十方堂安旃。至晚不知去向,见案上留字曰:“欣为蓬莱客,十洲任遨游。重来岂无意,勉尔悟真修”。后附云:“无走逝口上,少力幼亢头。女生十八子,道成乐无休”,道众方悟李公仙去复来也。
王道人仙传
王道人讳嘉禄,字无休,年二十许,面如重枣,挽双髻,披衲衣,登草履,负书囊,于元纪泰定三年丙寅,来劳本宫隐居数载。常游劳山头,遇道士教以五禽之术,久遂不食,但以石为饭,或食松柏叶,渴饮涧水,久之遍身生毛,长寸许。一日思其母,归家复火食,毛尽脱落,食石如故。常囊石自随,映日视之,即辨其味。著齿无声,如粢①糕饵。后母死,复入劳山,遍游各处,有樵者遇之,盘石倚松,目光如电,顶有赤光,高数丈。遂求玄术,传僻谷之方,樵者回家,传授多人,皆寿活百余岁,后不知其所终。
注释:①粢(zi):古代祭祀用的谷类。
张三丰祖师传
三丰祖师姓张讳通,字君实,又名全一,号三丰,又曰邋遢,亦称大元逸民。先世为江西龙虎山天师后裔,南宋初叶,徙居辽阳懿州。父名昌字子安,号白山,壮负奇器。元太宗延揽人才,赴试策论科入选,以性素恬淡,无仕宦情,终其身于林下。理宗淳佑七年丁末四月初九日子时,祖师之母林太夫人梦元鹤自天飞来,斗母元君招鹤至,长鸣三声,太夫人惊寤,真人诞生。丰神奇异,龟背鹤形,大耳圆 睛。五岁时目染疾,积久渐昏,其时有张云庵者,方外异人也,住持碧落宫,自号禅老,见而奇之曰:“此子仙风道骨,自非凡器,但目遭魔障,须拜贫道名下为弟子,了脱尘翳,慧眼再朗,即当送还”。太夫人许之,遂投云庵为徒,静居半载,而目渐明。教习道经,过目便晓。修至七载,太夫人念之,云庵命其归,遂拜辞归家,专究儒业。开庆元年,举元茂才一等,名列上闻。然非先生素志,且遭鲜民之爰,营葬尽礼,刹居数年,遂绝意仕途,日诵洞经。忽有邱道人叩门相访,剧谈玄论,满座清风,洒然有方外之想。道人即去,因束装出游,田产悉付族人,代嘱扫墓。携童随北燕赵、东齐鲁、南韩魏,往来名山古刹,吟咏进观,且行且住,如是者凡三十年无所遇。迨渡陈仓宝鸡,见山泽幽邃,乃就居焉。以此地有三山,三峰挺秀,苍润可喜,因自号三丰居士。元延佑元年,六十八,始入终南山,遇火龙真人,传以大道,更名玄素,又名玄化,合号玄玄子。泰定年间甲子春,南至武当,调神面壁,九载而道始成。复来劳山,遁迹驱虎数年,于至正初,回辽阳省墓讫,复至燕京。公卿故交,死亡已尽矣。遂至西山,遇邱道人促膝参同,方知为长春真人符阳子也。谨安三丰真人名号屡更,游行无定,人多不测其踪。生于元,游于明,神行于清,六百年来不随物化,历世既久,仙迹多著。明封:广慈普度真君通微显化天尊。
耿真人传
耿真人讳义兰,字芝山,号飞霞,又号灵应子,高密人。明正德四年已巳九月十八日诞生,幼而聪敏,专务儒业,登嘉靖进士第。性清廉,喜淡泊,好山水,慕玄风,适有劳山太清宫道士高礼岩者,访华山路经高邑,耿公遇之,相谈投缘,邀至家拜为师,道名义兰。留住月余,谐师同至华山,住庵十余年,得赵静虚真人传道,修行数载。辞师入都,住白云观丛林,参访道理。未几即回劳山,隐居慈光洞、黄石宫等处。于万历十三年忽来势僧,假称奉旨,将本宫道士刘真湖等逐出,打死住持张德容,碑记神像尽抛于海,改太清宫为海印寺,又白占山场数处。耿真人乃出,与本宫同志道士贾性全、刘真湖、张复仁、覃寻先等,协力抗争。至十九年,耿真人获朝觐,上控理直,于二十三年始得提审判。二十八年蒙降旨 复宫,颁道藏经,敕封耿公为扶教真人。于万历末年十月十五飞升,世寿一百一十岁,葬于太清宫三皇殿前。
徐真人传
徐祖讳复阳,字光明,号太和子,又号通灵,莱州府掖县人,明成化十二年丙申二月十四日诞生。幼年失目,精巫卜,游食各方。至即墨县,遇李真人,讳来先,字灵山,号凝真子,昌邑县人,系邱祖门下,早成道果。遂引徐公至鹤山遇真庵,苦行工作数年后,求道于李真人,蒙授秘诀,一念纯真,行持多年。一日闲步至山岭,足践池内,试之为清泉,掬而饮之,籍尽面垢,忽觉二目内照,大悦。回白李真人,真人曰:“道成目自了,汝功行未满,故尚尔。涧内有遗钱十二枚,汝试摸之,得钱足数,功满行成矣”。乃日往摸,经三年得钱十一枚,所缺一钱,久不可得。一日于寻摸之际,闻人呼,随音觅去,得一池。掬水洗面,双目顿明,见一钱置于池边,因名其池曰洗脸明目盆,涧曰摸钱涧。遂住本山仙鹤洞,面壁九载。后遇张三丰师,得其真传,而道行益进。继则潜修明霞洞及本宫,后仍归鹤山仙鹤洞。道成遗留法派曰鹤山派,亦曰劳山派。明嘉靖三十五年五月二十日飞升,世寿七十九岁,敕封中元永寿太和真君。
鹤山法派
复驾堪云至,崇教道九真。忠正通玄理,福 泽自得春。原阳从新补,萌芽不便生。体健灵虚妙,安然金丹成。重临修仙侣,光华常延增。乾坤均相配,龙虎交黄庭。秉剑立善法,逍遥遇遐岭。智慧明日月,还升太和空。志坚炼性纯,礼义守真元。超会青霭上,悟本称圣贤。
齐真人传
齐祖讳本守,字养真,号金辉,又号逍遥子,浙江省杭州府钱塘县人。性静然,厌世俗,于明万历间同师阎不夜由寿邑东来,尽览二劳之胜,及至本宫西北山名天门后者,爱其两峰高峙,并有邱长春真人仙笔题刻,及邱真人所建之先天庵,留住于此,不复他往。多事劳苦,广行方便,自食糠秕,供人米粮,同居道众莫不钦感,始终如一,凡二十年,增修殿宇三间,及两廊配房,此皆真人之苦劳功行,人所不能及者。辛酉冬十月,忽来耄耋老尼,不知自所,冻将死,求息止。众思其秽悉,拒之挥令去。真人急止之曰:“彼乃求生,我等安忍睹其死。男女虽宜避嫌,急当权变。且其年老垂死,何嫌之有哉?”遂引入己榻,衾卧暖之,进食慰问,若待病者。老尼亦不微作感语,诘朝竟失所在。众始悟其非尼。壬戌春正月二十一日,真人忽谓其师曰:“三清且至,吾等当恭迓。”乃共蕙沐致虚,罗拜于地。礼毕对众,忽作别曰:“我功圆满,尘缘已尽,将去矣。”言甫毕,匆匆行去,瞬息不见。众急尾迹之,至八仙墩,见衲履在焉,墩下则汪洋东溟也。疑虑间,巡山佣工至,告曰:“适憩石巅,望见一道人飘然至此,掷物于海面上,若蒲团。齐道人跃登其上,向东南风驰电掣而去,故急来察其行踪。方滞步,捡得一书,今请诸公阅之。”众视其书,乃真人致道众者书,云:“道名齐本守,工夫自来有。打坐二十年,劳山下苦修。待到天启年,白云赴瀛洲。若问归何处,仙台阆苑游。”据递相传,真人向未习读,一旦了悟,竟能如此,道理之妙,岂可测哉!嗣蒙敕封:上元普济宏道真君。遗留法派曰金辉派,赞曰:灵根原始,气指洪蒙。栖真海上,洞洞空空。吃糠绝粒,苦劳营营。为人无我,天不泯功。位增阆苑,水解飞升。示行留迹,度引众生。
金辉派
本合教中理,时知悟我机。逯近宗和气,阳子结金辉。修丹玄鼎炉,造化乾坤祖。运动五行相,山岳镇万古。昆嵛玉光显,九曲赴蓬莱。琳琅声亿方,逍遥步天堂。固守清静志,纯真保神全。三乘通关道,妙法得自然。养性须为善,用工炼汞铅。学成不老仙,超生白云间。
本宫殿宇神位
三清殿
玉皇上帝神位、灵宝天尊神位、元始天尊神位、道德天尊神位、纠察灵官神位       
三皇殿 
神农大帝神位、伏羲大帝神位、轩辕大帝神位、十大神医神位
三官殿
雷声普化天尊、四大元帅神位、三官大帝神位、真武大帝神位、监坛土地神位
西王母殿
太阴妙果素月天尊、西王圣母天尊神位、斗母大天尊神位     
东华殿
南极长生大帝神位、东华帝君神位、太阳帝君神位
关岳殿
汉关壮缪公神位、宋岳武穆公神位
救苦殿
长生明德真人神位、太乙救苦天尊神位、观音大士神位、孚佑帝君帝神位 、幽冥鬼王大士
耿真人祠 
云川张真人神位、扶教真人耿公神位 、双修真人贾公神位、虚一真人谭公神位
云厨龛
妙供大天尊神位
本宫上下执事名称                                                                                                                                                                           
长老、道长、监院、督管、总理、知客、督讲、司账、司库、外交、书记、买办、殿主、经师、经主、堂主、督厨、管山、司殿、修造、栽植、洒扫、仓头、坡头、门官、园头、夜巡。

卷二
本宫旧有规则
长老
道众以齿德俱尊,道高品优者,尊为长老。统辖本宫道众,掌管本宫财产,传授本宫教宗,裁处本宫事务,但遇重大事宜,及默陟迁谪执事人位时,必须齐众会议,取决于多数。
道长
道众以道崇德隆,品学兼优,行为端方,年龄高迈,素服众望者,尊为道长。襄佐协助监院,管理本宫一切事务。
监院
道众以品学兼优,素孚人望,俭朴清廉,才德出众者,选举为监院。管理本宫内外一切事务,但不得自管仓库钱财。遇有重大事宜,必须请示长老、道长、或齐众会议,取决于多数。选举监院用投票法,以得票最多者当选,于每年正月初旬行之,以便新旧代谢,若连举者,得以连任。
执事
凡各执事,以道众素行诚笃,尊师敬友,由监院自己遴选,量才任用,但必须长老、道长同意。各执事襄助监院,听其支配,不得潜越,自专敷衍偾事。
散旃
凡道众身无执事者,概为散旃,即得闲散。各宜诚然静修,淡泊自处,若无监院支配,不得僭越多事,以清权限。
度徒
为本宫大典。本支延绵,道系相传,所关至重,必经道众详慎观察。各行行者,素行端方,性情和平,果断尘缘者,方得检举。再经大众允可,然后引至正殿,以师名书阄,焚香顶礼,请求神祖默订师徒。被度者各拈一阄,各以拈得一阄之名为师,即冠巾拜师,参众受教。度徒之典,每次不得逾五人,通常以度三名或四名为标准,每人只度一徒为限。
值殿
各殿各安值殿一人,由监院遴派,专司香火,清洁殿宇,朔望圣诞,献供讽经,值殿与讽经人需要沐浴冠戴,正饬严肃,斋庄中正,虔诚讽诵。
知客
凡游山客侣,来本宫游览者,让至客厅休息,由知客谦和招待茶点素馔,随处指导参观。止宿者设备卧具,送迎必须周到。如过客寻宿者,按置客屋,斋堂便餐,为设卧具,皆由知客权宜办理。
行行
凡来本宫请求留止者,问其姓名籍贯,年龄在二十岁以上,四十岁以下者为合格。在俗曾营何业,若确系士农工商四民之一,相貌端正,言语谦和,可以暂留,由监院酌其才能,分交该管执事派遣工作,即看山、出坡、饲畜、巡夜、厨房、磨房、菜园等事。如果执勤不怠,不辞辛苦,和睦同僚,尊敬师长,始终不变者,方有被度资格,但迟早无限。若性情刚愎,怠忽职务,妄言是非,行为不轨者,一经察觉,即时逐出,决不姑息。其未满二十岁,及有父母妻子者不留。如系孤子,虽无父母妻子,亦不留。遇行行中途后悔欲去者,亦不留。
道行
凡得度即为道人,必先绝嗜欲,养谦和。绝嗜欲则清心如玉,六尘不染;养谦和则虚怀若竹,五蕴渐空,然后讽诵经典,参悟道玄,阐扬圣教,超度众生,隐人之恶,扬人之善,是为立德。服赝庶政,奉应世故,必恭必谦,以勤以俭,财勿苟得,难勿苟免,蔼蔼其言,湛湛其行,是谓立功。功德既立,庶不负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之玄门也。
旃斋
道众无分上下,及挂旃道友,与行行雇工,早午晚三时一概赴斋堂,列次默坐用斋。不许喧哗,不许私立锅灶自作饮食,致淆清规。旃金每年钱十二吊文,道众一律按清明、中秋两节发给。不得长支、预借。粒米文钱、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惜之增福,殄之成孽,其各自珍,天谴难逭。
经典
道教中丹经子书,仙传种类甚多,凡道众当阅之。经传子书,分诵之功课,内修者有内五经,曰阴符经、道德经、清静经、龙虎经、黄庭经;内四书曰参同契、悟真篇、三皇玉诀、青华秘文。外修者有外五经曰度人经、皇经、三官经、北斗经、玉枢经;外四书曰生神章、济炼科、祈祷仪、千金方。又有太上十三经、西升经、南华经、文始经、道书全集、道书十二种、三丰全集、吕祖全书、了身经、日用经、素书等。其各丹经子书,俱系教后辈道学之人参考以为标准。每日早午晚三时,在主殿内分诵诸品妙经、圣诰、仙号、宝忏等,及三官经、北斗经、受生经、真武经、消灾经、禳灾经、救苦经、清静经、玉皇心印经、生天经、解冤经、拔罪经为功课,上祝国家太平,下祈人民安乐。凡诵经者,须要平心定气,斋戒沐浴,整齐衣冠,每日进行,不得有懈,方为称职。
常祭
每日早午晚三时,值殿者盥沐漱口,衣冠整齐,于正殿及各殿依次焚香、焚表、朝真、诵经,每日照例三次功课,戊日禁止。每逢朔望、及诸神圣诞、三元、五腊、各殿献供、焚香、焚表,全体道众诵经一昼夜。
年祭
每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早丑初,全体道众衣冠整齐,集体于三清殿前虔诚设坛,并于各殿献普通供,焚香朝拜诵经,恭接大驾,博念天尊圣号。每日早午晚三时诵经,道众全体跪殿。年除日晚时,道众齐集祠堂,升悬宗谱,献供焚香叩拜。然后同赴斋堂用斋,复至祠堂朝拜,及各殿诵经。毕则至厨房接灶,复回祠堂焚香诵经焚表,礼成之后,大众到斋堂用茶点,散守岁金。各略休息至子时,各殿献供焚香诵经,全体跪殿朝真,到祠堂诵经毕,道众排班云集斋堂,念供食斋。初二晚时,赴救若殿诵经焚香焚表叩拜送年,排班云集到祠堂内。同时报告经过一年之账目开销等事,然后同赴斋堂。用斋毕,再回祠堂,朝拜请起宗谱,年事遂毕。
节祭
清明节道众齐至祖莹祭祀,焚香、焚表、献供、跪诵经忏。十月初一日祭礼与清明节同。端阳节各殿献普通供,焚香诵经,全体朝真。七月十五日,行地官圣诞礼,日暮至前海岸设坛超度孤魂。十月初一日晚亦同式,前海岸设坛超度孤魂。仲秋节,于月升时在三官殿前月台设坛献供,焚香诵经焚表,全体朝拜祭月。十二月初八日子时后,各殿献普通供,道众全体朝拜,焚香跪诵经忏。十二月二十三日晚时,道众全体云集云厨内,设坛焚香献供诵经顶礼祭灶。
待遇
道门以慈悲为主,矜老怀幼,恤孤怜贫,尊敬师友,一视同仁。凡本宫道众,及佣工等,素有功行劳绩者,年事衰老无力自顾,应斟酌情形,格外监护丰食,颐养天年。遇有疾病医药调养之费,及有不禄衣棺葬埋,皆由本宫担任,虽挂旃道友均一律照办。
挂旃
外来道友至此挂旃者,随身携带衣旃放在殿外月台,取出衣冠,冠戴整齐,先趋正殿朝拜三礼,次至厨房三礼,声称:“督厨三礼”。督厨答还三礼。再至客堂三礼,声称:“监院三礼,知客三礼”。知客答还三礼,让至客堂,问其姓名,某处出家,系何法派。若对答合法,言词谦恭,果是出家人气概,然后留斋用斋毕,会知随背负衣旃,送至十方堂,朝拜三礼,再与堂主三礼,堂主接迎还拜三礼,安放衣旃,遵守庙规,每日早午晚三时随道众到斋堂用斋,逢朔望诸神圣诞日各殿朝真跪殿,无事不许串窥旃房、唆挑是非、连接外患、私自出庙、借名募捐、烧炼假术、骗哄欺人、掠夺侵占等情。如有犯者,即行出庙。遇有言语癫狂、疯魔怪张者,暂留别室挂旃,限五日起旃。
道义
考道教之宗,系太上老子一脉相传,并无二法门。诸山道侣当联络一气,护守庙宇香火、经典、古迹,一庙兴衰,众庙有关。遇有重要事项,各庙参加协助议处。若遇俗务,处事公正,忍让和平,谦恭谨慎,行为端方,结交良友,亲近同仁,可谓道义之门者。
用度
本宫日用开销,除去外来挂旃者不计,本宫道众常约四十余旃,佣工三十余人,行行二十余众。加以招待过往,及施食乞丐,平均每日食指日约百余计。地亩收获,恒不敷用,每须添籴山场出产,亦不足常年经费。似此拮据,业经多年,债积累累,无法弥补。然公款田赋、祭供馔馐、往来应酬、旃金工价、日用开销,一不可缺。凡我道众,皆应警惕,一本淡泊,勤俭省约,同心协力,勉渡难关,以免破产,是为要务。
惩罚
既入玄门,异姓同居,须要谦恪虚怀,尊师敬友,淡泊明志,服苦任劳,体仁利物,舍己济人,常思己过,莫论人非,居身直朴,洗心清湛,久持励行,庶近道人。若颠倒是非,混淆黑白,侮慢师长,嫉妒侪俦,妨害公益,暴殄天物,贪婪为心者,实人神之所同疾。爰立罚则,酌议轻重,以惩黜之。
一、侮慢贵客及对贵客诽谤道范者罚。
二、有事出门必须告假。如不告出游,远离庙境,或出外办公限日交代而无故留连逾期不返者罚。
三、烟酒腥荤不许入庙,违者罚。
四、监院分派公事,有规避推诿者罚。
五、每日三时用斋餐,不随众赴堂而私自炊@者罚。
六、上殿诵经,衣冠不正,礼貌不肃者罚。
七、出言狂悖,好勇斗狠,籍酒酗凶,任意妄为者革黜。
八、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谣言惑众,隐瞒债事者革黜。
九、居心奸宄,呈刁好讼,败坏玄门,□祥法教者革黜。
十、盗卖或盗取公家财务者,齐众会议处置之。
十一、暴殄公家物什者,轻则酌罚,重者齐众议处。
十二、嗜好成癖,已经告诫而不悛者革黜。
十三、不敬师长,藐视道众者罚。
十四、凡居山庵,无分道人或行行,如有聚赌聚饮,及非分行为者,一经查觉,轻者处罚,重者立即革黜。
十五、遇有所犯之恶劣行为,有未经订明者,应齐众临时议处之。
卷三
本宫属山名称记
本宫院落,前临大海,后列七峰,老君峰最高居中,左有桃园峰、望海峰、东华峰、依次而东;右有重阳峰、蟠桃峰、西王峰、依次而西,其高下相仿佛。蟠桃峰顶有天池,形如桃,水澄清,内生蒲草鸟鱼,亢旱不涸。其东北之石峰峭拔,高插云际者曰天池崮,俗呼绝子崮。上有二池,水深尺余,冬夏不减,内生鱼虫蛤等。邻东曰桃园口,因杂于翠松绿竹间,多桃花,得此名。再东曰东山路口。东华峰下有望海楼,俗呼二崎楼,以山石叠起形若层楼得名。再东曰大梁顶,山有孤丘,曰土峰顶,泥土特多,曰朝斗坪,得名于拜斗。曰青龙嘴,俗呼东南嘴。曰响硼子,为应海潮声而言。又东曰张仙坡,因张三丰祖师在此养静处得名,有东张仙坡、西张仙坡。其余曰嵬子沟、大地、前漕、凤山顶、山峰高起直到山之东南,极尽处曰劳山头,一峰复起,峻甚,形圆似头,壁立云际,下有大海,周围皆巨浸也。及滨则八仙墩在焉。再转而北,曰张仙塔、试金石滩、晒钱石、又曰邋遢石、卧龙圈、俗呼猎泊圈、山前泊、山门顶、腾龙嘴、俗呼丁龙嘴,多因形势取名。西北有东西分水大河、河南崖、南屏山坡、南山路口后坡、桃园口山后坡。再西曰大字界石、黑石崮、天@崮山后坡、@@@、伙庵山后坡、面山庵子、东西山后坡、柏茂林、八水河、西山梯子石顶以北、陡口子、豆腐石、天门山、洪冠顶、北大平顶、花花浪子、道士屋、玉皇庙等处,皆系本宫之山场。其有特胜或仙迹者,巳另详于后。至于梯子石以西之山场,西至流清河东崖,有石如屋形,名曰小石屋,依此石为界限。有看山庵曰大平岚、小平岚。鲍鱼岛原属太清宫管业,后于清光绪间经村民要求,梯子石以西之山场许其放牧、拾草,不准砍代树株,以因风景起见,至今并无人看管,已为荒山。四至西至小石屋以东,连界曰乱渣岗、马槽洞、天门山;南至海;东至梯子石顶;直通北至太平顶。
本宫山场东分看山庵名称及山场四至
东山路口庵、桃园口庵、伙庵、柏茂林庵、张仙坡庵、西庵、天池崮庵、面山庵。南至大海,东至劳山头张仙塔海,东北至大海,西北至大河底,北至面山后东路口、东山路口,以分水河为界,路口以东、分水河底直至东大河为入海界。路口以西,面山庵子后,分水河底,直至八水河通海为界。
本宫山场西分看山庵名称及山场四至
八水河庵、砺庵子、阴凉涧庵、嵖峨庵、半截岗庵、流砬庵、俗呼愁后、天门后庵。本宫西山,古有至界字据九处,西至梯子石顶、陡口子、豆腐石;西北至天门山、洪冠顶、大平石上刻立太清宫界石字据;东至玉皇庙庵子东河底为界;南至大海;东北至花花浪子,有大立石,上刻立太清宫界石字据;东北头河上流,有道士屋、猪尾石,上刻立太清宫东北至界石字据;北至大平顶,大平石上刻立太清宫界石字据;东南至八水河西崖,大立石上刻立太清宫界。
本宫南窑山场四至
南至福岛海,东至鲍鱼岛海,西至太湖石海,北至聚仙宫前小港。
本宫山景诸名胜记
劳山头


劳山头,即劳山之东南尽处也。由海面观之适为凹形,峭壁矗立,插云撑天,彩石层叠宛似楼阁,奔涛澎湃直若雷霆。峭壁半悬处,耐冬两株南北分列,相传谓张三丰祖师手植。花开时红白二色,人皆不能探采,洵为山海之奇观。
八仙墩
八仙墩,在劳山头前海边。形圆如台,上下俱平,石分五色,层层玲珑。传云八仙曾到此坐谈尝海,因而得名。明季齐本守真人在次飞升,留诗柬于此。
张仙塔
张仙塔,在劳山头左背海岸,石塔高数十丈,形势天成,于山顶不能见,乘舟由海面可以观之。塔底有洞曰仙窑,系张三丰养静处。
晒钱石
晒钱石,在张仙塔迤西海岸,大石平坡。传云昔日海神曾在此晒钱得名。至今游客来此间,于石隙凹处寻得古铜篆文钱者,但不能多得,只一二文。又此张三丰祖师长卧于石上,亦曰邋遢石。
试金石滩
试金石滩,在晒钱石西,长约里许。石分五色,花纹灿烂,形圆光滑,为海浪冲撞,忽有忽无,流转不停,自能分色,往来运转他处,大小形状各异。游山客侣俱喜拣选,携作玩石,以置盆盂内雅洁。其纯黑者可以试金,故名试金滩。
小蓬莱
小蓬莱,在宫之东南青龙嘴下。崖悬洪涛,有洞曰嵖岈。当时邱长春真人常在此观海吟诗,名曰小蓬莱。居方虽小而景胜形奇,人多乐游于此。
连环洞
连环洞,在本宫后山附近,苍松密布,奇石巧列,薛萝绕附,修竹掩映,有二洞左右仳连,故名连环洞。溪水绕流洞前,景致幽邃,本宫华盖真人刘若拙曾养静于此。
聚仙台
聚仙台,位于三官殿后松林之上。上平下园,大石天成,广敞无纤尘。尝有真人谈玄于此,群鹤集其上,议名聚仙台。
胜水顶
胜水顶,在三清殿后岑谷间。有清泉涌出,严寒不冰,亢旱不涸。遇亢祈雨者,俱于此泉取水,供诸龙坛,以柳枝濡漓,设祭诵经祈祷,必降甘露,故亦称圣水泉,又曰灵泉,载于即墨县志。
天门峰
天门峰,居本宫西北十里许。有两大奇峰南北对峙,高插云霄,二峰之间曰天门。遥望之,逾形高拔,石壁篆刻有邱长春真人仙笔题咏。
拜斗台
拜斗台,在三皇殿左隅,一巨石矗立,上有斗罡,系李公守中真人拜斗处。其后有王公裕恒与高公仁峒,皆在此拜斗,咸有赤光降垂,众神指悟,遂得各其愿,以了世果。高公游都,在白云观任方丈数年,得遇大缘,有功于丛林,敕封福寿真人。王公为本宫长老卅余年,世寿一百三十六岁,道成端然而逝。
逢仙桥                                                                                                                                                                                                                                   (八仙墩)
桥在三清殿之左,三官殿之右,用石板纵覆如通道,南北长数十丈,桥底溪流潺潺,清脆若钟馨,乃华盖真人所建。据传说前有某监院年节行迎神礼,夜半于此遇一长髯道人,相貌文雅,羽衣翩翩,迎面而立。问之不答,再问则曰:“此时正好接驾”。言甫毕,从容步去。监院不识谁何,谔欲再问,回首巳杳,由此名曰逢仙桥。
龙头榆
树在逢仙桥北端之右,系唐代李公所栽,干约卅十余围,高约十数丈,形状奇古,宛若苍龙俯窥,垂枝及地,荫可数亩。虽千余年古株,而干无枯容,皮无裂意,盖受露蔚之滋,溪流之润,以毓成奇伟之观止也。
古耐冬
本宫古耐冬有二株,其一在三清院,年最久,传云两千年来枯而复荣者数次。载诸《聊斋志异》,名绛雪,曰花之神。清季以还,枝干折枯。本宫为维护起见,设柱敷架,平其技股,期其持久也。及民国二十三年秋,叶落枝焦,竟则全枯,历四、五年了无生意。适值倭人入寇,枝为乱兵折作火头,势不能存,然又不忍遽去,幸留老干数尺,形若仰桶,因以砖块实其窦,以防侵蚀。二十九年春,根部复荫怒芽,今已经矣。其一在三宫殿院,系元时张三丰师手植,郁茂葱茏,荟萃满院,干约十数围。年自霜降节前开花,递禅代谢,直至次年谷雨节后始罢。每届冬令,满树红绿,白雪轻敷,互相掩映,景色尤胜。


古银杏
三宫殿前有古银杏两株,分列门之左右,树龄之古,传植于本宫建庙之初。两干竞发,叶茂枝繁,且具有特性,春先荣秋晚凋,较之别树相差数十日。有游侣尝题诗曰:“殿前两白果,老树霄汉干”。又有“白果耐冬多阅劫”等句,皆赞此树之高大奇伟也。其余多株,皆不及此两株焉。
古柏
三皇殿院有古柏两株,约近两千年,乔耸拂云,姿态奇秀,凌霄附绕其上,蔓挂虬枝,苍翠袅娜,耐人观赏。艺人或以丹青摹写之,或以诗歌颂赞之,近世摄影者更踵趾相接,实因形状奇伟葱蔚异常也。
本宫之竹树花卉略记
花木之滋殖,本于土质之坚松,性质之阴阳,并非人力所能强。其宜阳者固不可植之阴处而蕃盛,阴地者亦难植于阳方。本宫之花木亦即随其性质之宜,而稍加以栽培耳,略记于左。
竹子
竹园之外,遍山之坂麓谷壑莫不有之,为绿竹、紫竹两种。地既沃瘠不一,故巨细不同也。
树木
柏树、赤松、虎皮松、刺松、山揪、梧桐、山榆、山槐、山柳、红榆□、柠棘、杷□、白□、榨树、黄连查、枫树、檀树、黄杨、青桐、椿树、漆树、怪枣、刺揪、折树。
果树
山梨、山桃、山柿、大枣、银杏、樱桃、石榴、木梨、栗子、软枣、木瓜、核桃、金枣、枇杷。
木本花类
红耐冬、白耐冬、红茶花、白茶花、桂花、栀子花、月季、迎春、探春、木绣球、木槿、木香、荼縻、白薇、紫薇、海棠、紫荆、腊梅、粉蝶梅、杜鹃、牡丹、丁香、柳叶桃、虎刺、瑞香、凌霄、玉兰、木荜、藤萝、珍珠梅、天竹、映山红、蔷薇、三义桃、红绣球。
草本花类
兰草、吉祥草、书带草、菖蒲草、菊花、草绣球、六月雪、凤尾兰、芍药、百合、红合、凤仙花、红蓼、茑萝、玉针、金针、龙牙、极乐仙、万年青、夜里香、佛顶珠、金钱菊、仙人掌、冬青、一品官、秋芙蓉、金丝荷花、小葵花、美人蕉、鸡冠花、老来少、雪葵。
药材
葛根、桔梗、柴胡、紫草、益母草、菊花、地丁、丹参、黄连、黄精、荆芥、防风、百合、天冬、墨冬、苍术、藿香、瓜蒌、厚朴、双花、百步草、马齿苋、茯苓、赤芍、白芍、薄荷、枸杞、半夏、南星。
蔬菜
蕨菜、山芹菜、山棘菜、山马踏菜、积菜、黄花菜、山菇、木耳、天花、山惠菜、山薤、苜蓿、车耳菜、山苦菜、山芫荽、紫团菜、山豆叶菜、松脂、竹莪、黄芨菜。

卷四
张三丰遗留训世文
正教论
古今有两教,无分三教。奚有两教?曰正曰邪。奚无三教?唯一惟道。一何以分?分可以三,盖自孔、老、牟尼。虽至有孔老牟尼,仍非有孔老牟尼。孔固儒也,老固道也,牟尼故释也。然有所分,故必有所合。故不孔亦不老,不老亦不牟尼矣。孔老牟尼皆名曰道,孔之绝四,老之抱一,牟尼之空五,皆修已也;孔之仁民,老之济世,牟尼之救苦,皆利人也。修己利人,其趋一也。彼世人之别为孔子、老、牟尼,盖以名分不察实也,抑以形分不安礼也。见为孔老牟尼,既非孔老牟尼,虽非孔老牟尼,还是孔老牟尼。孔老牟尼皆古圣人也,圣人之教,以正为教。若非正教,是名邪教。儒家杨墨、道家方士、释家妖僧、亦三教也。虽分三教,仍一邪也。是故分三教者愚,分邪正者智。
养生篇
人之所欲,莫甚于生。欲得其生,须重其生。欲重其生,切莫轻生。杀身成仁,见危受命,非轻生也。平日保其生,至此用其生,乃不同夫虚生,乃虽死而犹生。忠臣义士、烈女贞媛,惟重生者能之也。若夫生值太平,躬逢盛世,或贵或贱,全孝全忠,为国家者英,为世间人瑞,则生生者不可不知养生也。养生之论与修真不同,修真可以逃劫数,道也;养生可以延年命,术也。然养生而不明古今天人之理,亦终无集验之方。上古之民,浑扑为风,寡虑、寡思、寡言、寡笑、寡视、寡听,粗衣粝食,不识不知,故能保其真,以永眉寿。近今之民,浮华日启,多思、多虑、多言、多笑、多听、多视、丰衣厚食,荡志荡神,故尝戕伐其性,以至夭亡。天道之泰,在乎能复。日昃又中,月缺又圆,雨漏又晴,雷鸣又蜇,故能留不敝之神,以绵天运于常新。人道之否,在乎多剥,精任其泻、气任其虚,神运不停,形授不守,故难回已惫之身,聊吾人世于朝暮。然则养生者,药食为后,保护为先,学天道可也,学古人可也。
五劫论
呜呼悲哉!凡人之有五劫也。五劫为何?生老病死苦也。人岂不必生,但当直而生、正而生,不可罔而生。生而圣贤,死又生也。英灵在世,声明在世,馨香在世,与仙佛何异焉?独有生而恶、生而暴、生而酷者,一生之后,必不复生。绵绵劫劫,皆入恶趣,受无间罪,虽欲不生,不可得也,生一劫也。如是沉沦世上,困厄人间,不知回向,不识变迁,悠悠老也。如是精耗而神枯,神亡气竭,药不能补,养不能回,恹恹病矣,又一劫也。如是而无常大限已临,身家何处?妻子何人?匆匆死矣,又一敕也。如是有恶必报,有过必报,转徙阴曹,啾啾啼血,是极若也,又一敕也。幸而托生有日,或命册刀兵,或命册水火,或命册诸疾难,或命册诸困穷,仍将留恋五劫之中,而无底止,不必说刀山地狱间也。历此劫者,非有因果,非有功德,不能消其罪戾。故人之一生,须要修善积福,返本还原,庶克同上春台,咸登极乐,有生长生,长生不生,不生故不灭,不灭故超脱也,人其勉诸。
悟真字介
噫!真何由悟哉!世人皆欲悟真,而悟之不真非悟也,真之不悟非真也。今以字义介明之。悟者觉也、求也,真者实也、正也,夫人知之也。岂知悟真二字,书亦深乎!悟人吾心,先当以修心为本。太上云:吾从无量劫来,观心得道是也。真者何也?六书曰:人受气以生,目最先,神之所聚,无非实也,故从目。从七,七者化也。又从介,嘻,介者气之形也。可知欲炼道者,先炼目,炼目乃能聚气,炼目并可收心,所谓机在目者是也。识得此机,便见真机,识得此机,便知息机,识得此机,便入妙机,悟如是,真如是也。请以告人之悟真者。
玄学篇
玄学以功德为体,金丹为用,而后可以成仙。仙品有五,实言之则有四。一曰人仙,人仙者,炼元精而补元气,已培修仙之本,然能精气全,不离生死,此人中仙也。一曰地仙,地仙者,炼元气而结内丹,巳无漏通之患,然可陆行,不离尘秧,此地中仙也。一日神仙,神仙者炼元气而化元神,已有通神之妙,水火无害,又名水仙。炼神还虚,即天仙也。是故天仙而下为神仙,神仙之下为地仙,地仙而下为人仙,人仙而下则有鬼而无仙也。鬼者纯阴,仙者纯阳,人得半阴半阳,则不离乎生死。缺阴之半则成仙,缺阳之半则成鬼,故人在可仙可鬼之中,欲逃出可仙可鬼之中,即当住天仙神仙之中。回头是岸,撒手离尘,丹经万卷,总在自己。认己为他,即落旁门。前圣遗书,亦须善玩。非金非石、非铅非汞、非炉非鼎、非女非男、非日非月、非坤非乾、非公非母、非龙非虎、非乌非兔、非牝非牡。玄在何处?玄在玄处。妙在何处?妙在妙处。我有真传,不敢妄言,人有真情,亦不敢闭,广积阴功,始为仙品,广行方便,始为仙基,广修因果,始是仙根,若得至人而求吾道,吾原与说最上乘法,指点微言,必如拨云雾而见晴天,长啸而去。
能让篇
养和之室,积厚之家,西壁东堂,宜书格语。譬如吃亏一事,人多不平。不知我能让,即是为自己养和,为子孙积厚之事。今将圣神贤士,至理名言,约书几句,以为人劝。有云能便人者,乃自便。能宜人者,乃自宜。我便人不便,我宜人不宜。有云吃得亏者,多厚福。赚得盈时,总是亏。有云:若是人人皆得胜,世间谁合受亏人。有云:乾坤俩字盈虚定,吃尽亏时劫自除。予亦有句云:亏我多时天不忍,上天定与我便宜。诸生勉乎哉!吃亏人终不受亏也。
卷五
敕赐道藏经
明万历二十八年,本宫道人耿义兰奏闻朝廷,略谓劳山,为东海名胜,福地仙山,历代仙迹卓著,恳请颁赐藏经,用镇名山。蒙上嘉纳,钦差内宫监何堂,赍敕谕大道藏,及晓谕等,共安奉本宫。
敕谕
敕谕劳山太清宫住持,及道众人等。朕发诚心,印造大道藏经,颁发在京及天下名山宫观供奉。经首护敕,巳谕其由。尔主持及道众人等,务要虔诚供安,朝夕礼诵,保安朕躬康泰,宫台肃清。忏已往愆尤,祈无疆寿福,民安国泰,天下太平,俾四海八方,同归清静善教,朕成恭已无为之治道焉。今特差道经厂、侍经惜新、司左司付何堂,斋请前去彼处供安,各宜仰体知悉。钦哉故谕。
大 明 万 历 二 十 六 年 十 月 初 三 日 谕


敕谕碑文记
敕谕劳山太清宫住持,及道众人等。惟道藏一书,乃黄帝、老子以来,诸高名流玄言法旨,大较以清静慈俭为宗。朕自冲脉承嗣洪基,迄今二十七祀,天下和平,臣民乐业,是皆天眷祖德所致,足证灵通妙应之机。昔汉文帝尝用其言,庶几富庶之风。所谓道之精以治身,其绪余为天下,非其验欤?厥后源流渐广,文字虽繁。金简丹书,纷然并出;符箓科教,沓尔嗣兴。其说在拔济幽途,祈求福利,虽曰多端,要以作善降祥,作不善降殃。感应之理,焉可诬也。我祖宗设立道录一司,专领是教,圣母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尝命摹印全经,颁布天下。朕既序之简端,跋之篇末矣。兹者国灵遐鬯,荡除晦氛。朕自承天地祖宗之佑恩,与四方休息,归于无为,念尔蠢蠢众生,知识各别,日罹苦罟,幽负谴责,夫一不获是予之辜,所以道过雪愆,祈恩清福,朕实惓惓(拳拳)也。奚命所司印造全藏经四百八十函,施舍在京及天下名山诸道观,用广其传,凡尔羽流,其焚香讽诵,信受奉行,为国祝禧,为民解罪,洁严顶礼,永远尊藏,不许亵玩损失,特赐此护敕通知,钦哉故谕。
巡抚山东等处地方督理营田提督军务都察院右付御史臣刘谨同巡按山东监察御史臣杨光训立石于东海劳山太清宫
分守莱州府海防道山东按察司付使兼布政司右参议臣盛稔
分巡登州府海防道山东按察司付使臣孙健
莱州府知府臣龙文明同知臣王世爵通判臣李汝珍推官臣陈耀
胶即守备署指挥佥事臣李大生胶州知州臣汪兆龙
即墨县知县臣刘应旗县丞臣张崇友主簿臣典史臣彭慕荣
大 明 万 历 二 十 八 年 月 日      仝(tong,同)立
重立界石碑记
敕谕劳山太清宫藏经所原有供奉香火山场地土四至,兼窑头脚庵山场地土四至。经两院及两道并本府委掖县县丞潘英、本县刘应旗,踏勘古四至,东至张仙塔海,南至海,西至八水河,北至北山后底分水河,共地壹百二十七亩九分六厘,并至内山场松柏杂树,俱供香火,不许居民采樵,违者禀官究罪。众此合行致牒,栲栳岛巡检刘默,即便亲诣太清宫,查照四至分明,速立界石,以为看守藏经、供奉香火之资,毋使民间混争,永为遵守施行。
万历卅一年三月十二日,莱州知府龙文明,本府署县事海防同知谈诉,仝立界石八处。
一、八水河西崖刊立界石字据
二、上柏茂林河东河西,刊立两界石
三、面山庵子后路两旁,刊立界石字据
四、面山后大路上,东曰东坡,上下刊立两界石
五、分水大河南崖路傍,刊立大字界石字据
六、分水河底大石桥左右刊立两界石
七、分水大河东头村前,河南崖刊立界石
八、分水大河东头河南,戏台东南海崖顶,刊立界石字据
共立界石八处,永远遵守,不许损失,如有故违,损毁界石字据者,禀官究办。北至面山庵子后,东山路口顶,以东西分水大河为界;路口以东分水大河底,东流直至入海为界;路口以西分水河底,西流并八水河,南流直至入海为界;分水河以南山场地土:东至海,西至八水河上头、上清宫前,南流入海,皆是本宫供奉香火之庙产,并无民居。
太清宫形胜地至碑记
太清宫与上清、太平二宫,鼎足而为三者也。盖重修自宋太祖云,距即墨城东南百里而遥。由上苑阴抵雕翎崖,斗折而南,经窑河底、乱石滩、循黄山穿背而入。窑河底西则峻岭摩天,东则洪涛浴日,中间路仅一线。行者累足,头目作旋。而乱石滩皆石也,大者如缸、如斗,小者如卵,往来以石为梁,鸣潮喷雪,沾领及巾。入数里,则三官庙当路之北,而中央则太清宫也。宫址三面环山,奇秀如屏风然,其南大海横截,天水相连,一碧万顷。分水两河,循主山左右而下,凌空飞瀑,如缣如玉,前合而入于海。其西北,则明霞诸洞,紫翠凌烟。而驱虎庵、猎兔泊、张仙塔、八仙墩、濒海东南,多仙迹焉。寰宇记云: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劳。此又劳胜二山之最秀,所谓灵奥之区,山海之奇观也。世传秦皇汉武巡海上、望蓬莱、访安期,曾驻跸焉。而真人张三丰、徐复阳皆修道于此。万历初,释德清羡其胜概,因宫址为海印寺。黄冠者为鸣官奏之,命下不以寺为宫,辄毁之而存其址。无何,敕中使何堂,颁道藏经四百八十函,令羽士贾性全焚修,以祈福国民安。性全等虑太清宫原羽土栖也,岁久无征,乃为释子所据。赖郡伯龙公,钦奉明旨,核复其旧,倘不及今立石以识其事,且山有供奉藏经土地,屡为居民占耕,以致道众赡养无资,因而他徙。缘兹呈请于郡,郡公檄掖县县丞潘英、即墨县令刘应旗,躬诣踏勘,得地三百八十三段,共计一百二十七亩九分六厘。东至劳山头下张仙塔海,南至大海,西至八水河,至北山后面山庵子,东山路口顶,东西分水河,流通入海为至界,准令永不起科。脚庵一处,名窟石庵,东至鲍鱼岛海,南至福岛海,西至太湖石海,北至聚仙宫前小港,准令协力供养,仍檄县立石,识其形胜地址,俾羽士家世守焉。噫嘻!我郡公为尔羽士,计亦周且悉矣。尔羽士遵郡公得意,恪守清规,居其山,食其土,则因其址而复建其宫,务俾丹青炫目,竹树留云,钟磬出林,鱼龙听法,犹恐德清谓蚀因其无,而尔乘其有。彼居其难,而尔当其易。脱如不修本业,饱暖骄奢,剪伐既髡,荒芜特甚,乃弃而鸟散,不者挟制有司,株连构讼,夺人涓滴之末,以恣其朵颐,则朝廷复归之鸿恩,明旨颁经之特典,郡公立石之盛心谓之何哉。三尺其严,耿义兰等覆车犹未远也,是德清之罪人矣。余不敏,不徒为尔纪事,愿尔众常目在之。龙公讳文明,号牛冲,己丑进士,江西永新人。赐同进士出身文林郎大理寺右评事前中书舍人胶西赵任撰。
皇万历癸卯岁,孟秋吉日,莱州府署县事同知谈诉,通判李汝珍,推官王谟,即墨县知县李一敬,某县许汝翼,主簿刘仕昌,典吏王应试,督工官江夜,督建太清宫,护守藏经住持贾性全立石。
敕圣谕
圣上皇恩,敕谕藏经安于本宫,教中庆幸,千载奇逢。凡在本宫,俱要恪守清规,扫除外念,共合一心,同受淡泊,莫生暴怨。神前焚修,虔诚洁净。朝夕看诵,香灯十分仔细,库房厨房,不许私取妄费。熟者不许偏众先餐,不许慢上欺下,心怀不端。不许立心争斗,口发胡言。各安锅灶,欲住苦乐同受,欲去任从自便,来去明白。出入公干,如有违反清规,轻则议处,跪香顶石,甚之责罚逐出,重则杖责,落领归俗,永不许进庙,不服禀官究治。特示。
万 历 卅 五 年 十 月 十 五 日   晓谕
太清宫检阅藏经题名碑记
维太清宫者,自华盖真人刘若拙从蜀而来,遁迹此处。宋太祖闻其有道,命赴阙庭。留之未久,求还此处。彼时敕建重修,赐为修真之所。其次长春真人教阐山东,元太祖皇帝钦差近侍刘仲禄敕请至京,君称师者。而西游化胡一十二国,玄风大振,宗派立焉。自我大明圣主于万历二十八年,命太监何堂驿送道经一藏,安奉本宫,永镇名山,令羽士贾性全护守。于三十五年十月十五日,领众检阅,朝暮焚香,上祝当今皇帝圣寿无疆,下祈万民风调雨顺,三年圆满,福有所归,功德善人,题名万古。
大明万历卅八年十月吉日立鳌山卫致仕指挥石国柱   督建
重修太清宫三清殿碑记
匹夫而志行不移,片语而金石可贵,信古志之,然求其如此符合,如今日黄冠赵子者,实未见其人也。赵子师双修贾君(贾性全),世住二崂胜水顶。犹忆三清殿前古柏四株,枝叶扶疏,挺秀可爱,今惜无存矣。忆昔山场为憨山所侵,众口沸腾。诸道中抗疏申理,得谕旨,复改为道宫。僧昔所筑者,悉为瓦砾,成丘墟矣。竟孰谓神不可信哉!然古迹虽复,而殿宇掬为荒蓁,使修举无人,犹不复也。此时赵子奋臂矢志重修,首诣吾莱募化。余叹之曰:‘修建自非细事,鸠工庀材,所费不赀,曷能以子身而克济乎?余不敢为子信也。’赵子愈奋,不敢易心。亲航海,得大木,艰苦备尝。今殿已落成,而远来乞文于予,予不获辞。嗟乎!南山之南,北山之北,山不增而高也,而山之陵谷亦如旧也。水不浚而深也,而水之环潆如新也。殿成而神灵即安妥矣,工竣而初心不负矣。此一役也,神悦而人心安,事成而言行副。贤哉!赵子可称不朽矣,是为记。
赐进士第,云南道监察御史,昌阳左之宜沐手谨撰
赐进士第,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师,兵部尚书,墨邑黄嘉善篆额
按察司经历黄继善
赐进士第,辽东监运道,右参政,昌阳高出
赐进士第,两淮运付同知宋肇祥
赐进士第,淮□海防道参政宋继登
赐进士第,刑部河南司郎中、昌阳左之龙
吏科都给事中、掖邑张孔教
即墨县知事、文林郎、关中张继孟
大明天启二年,岁次壬戌,中春吉日  仝立
功德表
东海劳山,古称老桑岛也。邱长春真人改为鳖山,亦曰牢山,实为上帝试仙之境也,太清宫占其地之最胜者。自秦皇汉武、宋仁宗、元大德、累朝敕封福地仙山。明万历年间,陡生魔障,幸赖云霞耿公义兰,出为理争。公系高密县淮川梁台人,赤心扶教,百死不辞,得仝志双修贾公性全、云川张公复仁、虚一谭公守先、协力相助。缠讼七年,京控始平。蒙
万历皇帝降旨,赐道藏复宫,敕封耿公扶教真人,钦赐御伞御棍、金冠紫袍、并圣旨,永镇本宫山场,严禁不法之人。有志者事竞成,诚不虚也。诸公仙壳,皆藏于海角,香风四霭,圣德万年,是以云朋霞友感佩无及,故致祭铭碑于墓前,所谓怀德不忘云尔。诗曰:风霜耐尽故人亡,海角名标万古香。若是天涯无耿子,穹苍何处设仙乡。
道藏经记
窃以道藏真经,为入道之门墙,修仙之法则。其间三教九流,天文地理,无不全备。俾出世者有助身心,住世者有助家国,是非特修道者赖乎此,即治世者,亦未尝弗资乎此矣。稽古道藏,始于九皇之时,上三皇龙汉元年,玄中法师以上清圣教十二部,开示天人。中三皇时,赤明元年,有古先生降灵宝真经十二部,开化兆民。下三皇开皇元年,金阙帝君出洞明经十二部,开度万品,至汉大兴焉。唐天宝间纂辑成藏,统曰三洞。一洞真经十二部,上炼、上妙、上真、上清、黄林、妙林、道教、道众、大一、开元、仙人、妙真、计文廿三万三百八十卷。二洞玄经十二部,元阳、灵和、无量、炼生、元辰、消魔、内音、洞玄、大劫、按魔、上门、上道、计文八十万四千卷。三洞神经十二部,太清、内秘、澈视、洞渊、集灵、真一、小劫、黄庭、中精、无量、集宫、集仙、计文八十万四千卷。三洞神经,统计一百八十三万八千三百八十卷,是为一藏,天下颁行。迨遭胡火之后,所存无多。宋元两朝均修之,明正统万历又复相继纂修,目为三洞四辅十二类,共五百十二函,五千四百八十五卷,印造成一藏,颁发在京及天下名山宫观以资流传。本宫之道藏,即为明太宗敕赐,共四百八十函,四千四百八十七卷,分储各柜供奉。(第一柜),天字号起人字至。第二柜,始字号起伤字至。第三柜,女子号起竞字至。第四柜,资字号起咏字至。第五柜,乐字号起移字至。第六柜,坚字号起英字至。原缺杜字至婴字,卅二函,九百九十八卷。刻尚册数原缺数,此外或缺之,即系请出检阅者未曾交回,或携册之外出矣。
道藏节略
原夫道家,肇起自无先,垂迹应感,生乎妙一,从妙一分为三元,又从三元变成三气,又从三气变生三才,三才既滋万物斯备。其三元者,第一混洞太无元,第二赤混太无元,第三冥寂玄通元。从混洞太无元化生天宝君,从赤混太无元化灵宝君,从冥寂玄通元化生神宝君。太洞之迹,别出为化,主治在三清境。其三清者,玉清、上清、太清是也。赤名三天,其三天者,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是也。天宝君治在玉清境清微天,其气始青。灵宝君治在上清境禹余天,其气元黄。神宝君治在太清境大赤天,其气玄白。故九天生神章经云:此三号虽殊,本同一也。此三君各为教主,即三洞之尊神也。其三洞者,洞真、洞玄、洞神是也。天宝君说经十二部,为洞真教主。灵宝君说经十二部,为洞玄教主。神宝君说经十二部,为洞神教主。故三洞合成三十六部尊经,第一洞真为大乘,第二洞玄为中乘,第三洞神为小乘。三洞而又分四辅,曰太玄、太平、太清、正一是也。太玄辅洞真,太平辅洞玄,太清辅洞神,正一通贯洞辅,总成七部。又从三洞,泛开各分类十二类者,第一本文,第二神符,第三玉诀,第四灵图,第五谱录,第六戒律,第七威仪,第八方法,第九众术,第十记传,第十一赞诵,第十二表奏。其本文者,乃经之异称,生法之本。既生之后,既须抚养,故次以神符。八会云篆,三元玉宇,若不暗练,岂能致益?故须玉诀,释其理事也。众生暗钝,直闻教不能悟介,故立图象,助以表明。圣功既显,若不宗祖,物情容有假伪,故须谱录。此之五条,生物义定,将欲辅成,必须鉴戒,恶法文弊,宜前防止,故有戒律。既舍俗入道,须善容仪,故此明威仪。仪容既善,宿根已净,须进学方术。学功既著,理期登真,道术之妙,显乎竹帛,故次记传。始自生物终乎行成,皆可嘉称,故次以赞颂。又前古诸教,多是长行善说,今论赞颂,即是句偈结辞。既皆功满行成,故须表申灵府,如斋讫言功之例,故终以表奏也。
三洞四辅凡例
一洞真部,则无上法王、元始天尊所出,号洞真经,而为大乘上法,乃九圣之道,其部分为十二类。
一曰本文,即三元八会之书,长行缘起之说,为经教之本例。
二曰神符,即龙章凤篆之文,灵迹符书之字例。
三曰玉诀,如河上翁注释道德经介、金丹之例。
四曰灵图,如含景五帝之象,图局三一之形之例。
五曰谱录,如生神章所述三君之本行,所陈五帝之示形之例。
六曰戒律如防止六情十恶之例
七曰威仪,如斋法典式、请经执仪之例。
八曰方法,如存三守一、制魂拘魂、策役鬼神、祈祷雨晴、济幽度显之例。
九曰众术,如变丹炼石、化形隐景、阴阳术数、药饵导养之例。
十曰祀传如@君本业皇人住行之例
十一曰赞颂,如天九旧章之例。
十二曰表奏,如六斋启头、三会请谒之例。
凡系元始天尊流演者,各系于其类,其辅则有太玄部。
一洞玄部,则三界医王、太上道君所出,号洞玄经,而为中乘中法,乃九真之道。其部亦有十二类,与前洞真所部同。凡系太上道君流演者,各系于其类。其辅则有太平部。
一曰洞神部,则十方道师、太上老君所出,号洞神经,而为小乘初法,乃九仙之道。其部亦有十二类,其辅则有太清部。又有正一部,则为贯通以上洞辅,总成七部。
仙有九品
一曰九天真王,二曰三天真王,三曰太上真人,四曰飞天真人,五曰灵仙,六曰真人,七曰灵人,八曰飞仙,九曰仙人,此品次皆由迁转,灵官校品真仙所司。自地仙而至神仙,神仙而至天仙,天仙而转真圣人,入虚无洞天,凡三迁焉。
本宫阅藏规则
检阅藏经,谨按丛林之规定,各宜小心灯烛,谨慎供奉。每日焚香焚表,沐浴斋戒,朝拜顶礼,衣冠整齐,净洁严肃,无分道侣俗家善士人等,及本宫道众,一律行之,均宜在宫内检阅,不准携册他处。先报某人姓名、地点、年月日,写明记单,递于守藏经人,行礼焚香焚表,发顾阅藏几年为期,遂即写于表文内,焚香献供顶礼跪诵表文。祝告毕,焚升表文,遵照目录卷号,报与守藏经人请出。阅完交回,另请他卷。阅完即交,不许随便外存计押。如有损失者,阅藏人记明,承认照数赔补。苟非其人,不可轻使请出。倘有失落,守藏之(人)担负责任。惜字一千,延寿一纪,况此七部真经、五千余卷灵文、诸真迹仙号,当如何珍重。故其守藏之人,务要恪尽厥职,既得免于罪戾,又必获福矣。

卷六
本宫法派分传别庙记
先天庵
先天庵,距本宫西北十里,位于天门山后,为元代邱真人所建造者。明代齐本守真人,同师白无夜皆在此处成道。修有玉皇殿三间,后于民国卅年辛巳仲春,俱为倭寇焚毁,谨存断垣残墟矣。
鹤山遇真庵
鹤山遇真庵,系本宫下院,在劳山东北部,距本宫六十里,系元代至正元年辛巳,邱祖门人所修。山有八景曰:仙鹤洞、金蟾洞、滚龙洞、仙人路、摸钱涧、洗脸盆、舍身台、聚仙门是也。修真者,先后有张宁神、铁脊梁、冯志清、柏弘道、李灵山、徐复阳、陈玉真等,皆于此处修成道果。徐复阳真人遗留法派曰鹤山派,后以住持乏人,渐次残败,竟至倒塌不堪。清康熙五十六年春,鳌山卫司巡检,奉县令委本宫道人诸守持,着由本宫出资重修三殿,曰玉皇殿、老君殿、真武殿、及客屋住室等,例由本宫派遣住持,永为太清宫下院。清末叶主持道人原道长泰恩,精医卜,善鼓琴,秉性俭朴,倾心庙事,刻苦经营,年如一日,民国二年重为修整殿宇院落,焕然盛新。不幸于廿八年倭寇肆暴,除殿宇外,余房皆为焚毁。四五年来,又经原道长之惨淡经营,修理有概矣。
常在庵
常在庵,在劳山西部,距宫七十里,位郑张村西首,系明代天启年间,张常在建修,因此呼为常在庵。张公俗讳若麟,字振公,号天石,胶州南曹文庄人,赐进士第,仕至通政使司通政使,忽生厌世心,携资入劳山至本宫出家,拜张复仁老道士为师。后因行经张村西首,见有孤庙一间,全然倒塌,瓦砾堆集,凄然为感,遂出资购买庙基地数亩,建修南海圣殿、吕祖殿、及两廊厢房、并草房二十余间。院墙门楼完备,自题匾额曰常在庵,永为太清宫下院。后于清康熙四十四年,经住持道人温高恒独立重修,并添买山场地亩数十亩,永为该庙香火之资,共有自置庙产百余亩。迄民国十五年,住持王旅会年衰,作事颠倒,被张村地保王凤柱,哄骗地约五十三张,谓为代理,将约携去隐匿不问。该庙住持屡经追询,永不置理。迨至二十一年,该王凤柱复与王绍秘、王绍显结党,强行干预庙事,实有夺掠侵占行为。给太清宫住持葛友生同单友宽、庄宗枢呈控之。同年秋,市政府在该处设立小学,建筑校舍,占用庙内房产基地。该本庙后捐助自有香火地二十亩,为校舍建筑费。蒙市长沈公判决,王凤柱等即将地约交回庙,嗣后永不许村民俗人干预庙事,再有告发者,究罪严办,决不宽恕,各具甘结,并立石碣,以资永征。盖以兴学,亦习阐教也。二十六年,殿宇倾颓,住持赵宗兰变卖自有庙产,将殿宇门楼道路院墙等,嘉修一新,庙貌复巍矣。
青岛天后宫
青岛天后宫,在市区前海岸,创始于明成化三年丁亥。当时往来商船停泊其处,祭祷无地,乃有胡家庄胡善士捐施地皮数庙,以作庙基地,倡诸同善建筑。
天后圣母庙三间,并龙王、财神两配殿,及东西住室、门楼、院墙。招请本宫道士葛全忠、傅真清等,至庙住持,并着继续看守香火。崇祯末年甲申,住持道人宿义明,同庙主胡公,又募捐修建戏楼、钟楼、规模完备后,于清同治十三年甲午,经主持道人徐裕福字清泉等,募捐重修殿宇。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经胡存进、胡其喜等及住持道人陈谦元购买香火地二十亩,命住持永远看守,不许典卖。宣统三年,住持道人闻贤昶,募捐修建中门及左右两厢。前于光绪二十三年丁酉,德人籍口山东教案强占青岛,订立条约,辟为商埠。凡华人旧有建筑,尽令拆除,天后宫亦与焉。是时胡氏后裔胡君规臣,为该庄领袖,兼德署参议,乃率诸仝志进言于德督曰:青岛为水路码头,而运输货物多赖帆船,而帆船所仰赖者,惟天后圣母也。一旦该庙废毁,恐帆船裹足而商业减色矣。德人答云,前海岸一带已定为德人居住区域,若留该庙,则与原定计划不符。无已则惟有迁诸他处。胡君答曰,他处尚无合适地址,德人当允给馆陶路某号地皮,速行迁庙。胡君当又建议。商埠初开,商业幼稚,迁庙之举,非同小可,须俟一二年后筹得巨资,方可举为。德督然之。嗣后值德督麦大臣,拟回国述职,胡君仝诸仝志,为夜设饯,乘间言曰:青岛山陬海澨(shi ,水滨),蕞尔荒区,经贵国劈山填海,擘划建设,焕然一新。天后宫建自明代,历史悠久,若以古迹视之,尤足以壮景色也。德督然之言,为不敢擅主,须请示德皇。迨返任后,谓胡君诸人曰:蒙德皇允准,天后宫可留作古迹,无庸迁毁。迁庙事寝。胡君与诸仝人复结朕燕帮人士之服务德署者,共同建议于德督,请以前给迁庙之地,无价给予齐燕两省商民,作为会馆地址。德督闻之欣然,允以天后宫庙地,无价抵换得迁庙地皮作齐燕会馆地址。齐燕人士,以胡君创建齐燕会馆之发起人,公推为总理,董其事。胡君以庙主关系,亦不得辞谢,是齐燕会馆又由天后宫而产生矣。迨至民国二十年,时胡君早归道山,市长沈公推广教育,于庙外隙地建筑太平路小学,尽庙产也。住持道人赵泰昌,忧庙地之日蹙,述其状于商董朱文彬。朱君谓此事须由庙主出首,乃为妥善办法。赵道人爰约胡总理后嗣镇东镇中兄弟商其事。当由胡君镇中,议同旧庙董傅炳照,谒沈市长,详述天后宫保存始末,由秘书长代答,以该庙延变,本署无案可稽。原拟改迁于市外,既有如此原因,可由领袖人具呈,声叙原末,听候批示。是已遂即上呈市府,立饬财政局派员测量,并发给地皮免税凭照,保权益。并嘱速筑围墙,以壮观瞻。二十二年春间,傅君衰老,不闻外事,胡君镇中以筑围墙乃当局之旨意,事不可缓,因协同傅董事少君傅敬之君,建议于商会诸董,允拨齐燕会馆经管湖岛义地存款五千元,作建筑费。胡君乃同赵住持弟子张宗岫,请技师设计绘图呈递。工务局以庙西隙地须让作夹道,不许套在庙墙之内。胡君谓此隙地原为庙地,且又在市长新颁凭照之内,若让出此地,显与凭照不符。且前因庙地无照,致被剥削,今既有照,万不可再令庙地有失。况余忝为当事人,不敢放弃责任,有失庙地,为人唾骂。往返磋商经有年余,该局科长乃言保留夹道,为教育局主张。胡君又数往教育局,详细书名事由,教育局允诺。复以教育局允许状,商诸工务局。而该局故意阻挠,另荐技师设计绘图。而工价,又超过预算四倍以上,磋商减工,迁延时日。又过年余,是时商业凋敝,齐燕会馆存款,又以银行倒闭,成为画饼。至二十六年,大局事变,胡君停止进行。二十七年,赵长老弟子张宗岫与新旧庙董广募集资,改建戏楼、钟鼓楼、土地祠、仙姑堂、东西配房、讽经殿、后客厅、厨房等,并添建殡仪馆。昔曰之陋宇,一变而为雄伟壮观之胜地矣。
真武庙
真武庙,在劳山西部,距宫一百五十里,为棘滩村西北大路旁,系明天启年间张常在创修。有天齐殿、真武殿、鬼王祠、土地祠、龙虎殿、皆用黄瓷瓦盖,石柱立基,院墙门楼,形尚坚雅。原有庙产,共百余亩,地址殿数载于碑记,碑额曰:敕赐劳山太清宫下院。有清中叶,该庙住持擅招别庙道士代理看守,本宫道众一时疏忽,未及驱逐,以至败落。迄今天日久,如同弃置,无人究问,仍任其荒芜焉。
台东镇圣清宫
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乱时,有官隐肃公入劳山之本宫出家,拜韩谦让为师,道名贤升。次年在台东镇捐资,创修三太爷殿三间,侍奉香火。于三十年甲辰,又建老子正殿三间,得有天后宫住持闻贤昶,与太清宫住持周旅学捐资协助。塑修老君圣像,及南海大士,增福财神诸象,并修后院住持房五间,院墙门楼等。民国六年丙辰,经住持道人祝旅青,募捐重修大门楼及后墙。民国十一年辛酉,经住持道人王泰瑞与商界善士领袖募捐,又建财神配殿、东住屋、及厨房等。民国二十四年甲戊,经商界诸大善士领袖,仝住持道人吕友蒙与徒宋懋盛、杨懋德,募捐重修三太爷殿、土地祠、门楼钟楼、西客堂,规模渐备矣。

卷七
窑头村,距宫西南三十五里。古有庙基,名曰石鼓庵,有石如鼓,击之有声。亦曰窑石庵,坐落南窑村当中。原属寒寨观道人,又名聚仙宫管理,历久倾颓,无力修补,于明万历年间,该寒寨观住持道人情愿将窑石庵旧庙基并山场一处,卖于太清宫住持道人贾性全名下为业,以作本宫之脚庵,遂招佃户看守山场。嗣后在前海怀石山右背,建修龙神庙,及看山庵,该庵自此作废。本宫于此,又添加连界之山场地亩,及于前山坡沙土地,计有怀石山场、怀石庵、石人庵、俗呼圣人庵、沧石茵、藏龙圈、香港子、后阴东山庵子山场、后阴西山山场、前山峙峡山山场、俗呼支夹子山等处。地土树木,皆属太清宫管业,永作香火之资。计该处四至为:南至福岛海,东至鲍鱼岛海,西至太湖石,北至聚仙宫前小港。其山主与看山佃户,订约分两项,曰大伙山、小伙山。每遇砍伐劈柴树木及松毛,皆由佃户出工。劈柴松毛,与山主两家均分,各分一半,此为大伙山;小伙山者,砍劈柴树木,与山主两家均分,各分一半。若砍松毛,归佃户自用,以作看山人之辛力,此为小伙山。历年按麦秋两季与本宫交纳租粮,不许拖欠。宫内若有大工作,或有急忙之事,由佃户拨工应用,不准抗违。若有刁懒不法之户,任意妄为等请,送官究办。
青山村始立于本宫关系
明万历初,由福建台湾逃户,唐林二姓遁于此,与本宫看山为佃户,以后引来多家,遂迁居于分水大河北岸,依山为村,仍旧山之名曰青山村。因与本宫有佃户关系,要求于河南崖及猎泊圈、山门前、山门顶、桃源口后坡等处本宫山场内,开地九十六亩,每年于麦秋两季,向本宫交纳租粮,当经本宫许可行之。历有年数,而后逐渐增开,竟有数百亩之多。本宫本于宽厚,近年仍照前数收租,并未增加粮租。又经要求,许其在河南崖葬坟,不准其盖屋,茔内培养树木,亦不得私自窃伐。砍伐时须与本宫报明,两家均分。又本宫在劳山头有草场一份,曾经商订,每年秋后暂归青山村各户收割,抵作本宫修海湾拨工之辛力,名为工草,由该村各户均分。并于每年十二月二十日,向本宫领竹子二十斤,杠子二十根,交青山村首事人收存,以备修海湾时应用。而该村各户,一概不许到本宫其他山林割草拾草,及采取枯干树枝等。
重立窑头村龙王庙碑记
劳山太清宫旧有窑头庄龙王庙一处,其中山场地亩,原系道人赡养、供奉香火之资。昔有道人贾性全,蒙万历三十四年敕谕,曾立碑于其上。至清乾隆二十五年,忽为匪人所毁,又鸣之邑侯,复蒙正堂尤公,仍照康熙时县案查明,册注四至:东至鲍鱼岛海,西至太湖石海,南至福岛地土二十五亩,北至聚仙台前小港,照旧至,断归本宫管业。恐后无征,又立石为记。清乾隆二十六年六月,住持道人姜义会仝立石。
县令欧阳公判
查八水河以西山场一处,西至天门山,实系太清宫印贴山场。从前刘成杰不知系太清宫山场,赴彼砍伐树木烧炭,姑免查究。应段令太清宫道人照旧管业,乃以天门山为西至。王廷翻等,与该处居民,嗣后再不许赴天门山以东砍伐树株,致滋讼端。各出具甘结,遵依立案。住持曹信裕印贴一纸,当堂发还。清嘉庆六年二月二十日仝立。
本宫山场禁止挖刨晶石记
特授即墨县正堂加十级,记录十次复为,再行晓谕事。照得劳山为名胜之地,太清宫为庙宇之奇观,草木丛茂,云峦层叠,枕山临海,并产晶石。历代成仙者,莫非灵秀所钟。近闻有等渔利之徒,在梯子石、天门山等处,挖刨晶石。非特有损风脉,而且滋生事端,屡经前县示禁在案,兹奉
本府审详住持道人胡谦吉,呈控禁止纠众毁庙,挖刨晶石等情一案。饬将太清宫所管之山场晶石,先行出示严加封禁,毋许私行刨取等因。蒙此合再出示谕为此示,仰劳山附近居民人等知悉,自示之后,倘有不遵示谕,仍敢图利偷刨,一经访闻,或被告发,定行查拿究办。各庙住持与该管地保,亦不得循情容隐,致于并究。各宜凛遵,毋违特示。
咸丰四年六月初七日示,发给太清宫住持
本宫山场界石被人损坏记
本宫自明太宗万历三十一年,经两院及两道,并本府本县,重立本宫山场四至界石八处。第八界石坐落青山村东头河南崖戏台东海崖顶,大石上刊有字据,曰太清宫东至界石,系万历三十一年,经莱州府龙知府仝立。乃于民国十九年,青山村首事人温立来打毁无存。当经本宫监院王友馨据情究问,几至兴讼词,经多人调介,令温某于原址重行镌立界石。迄于事变,温某尚未履行。后即□□□。若此战期内更不□□□□□□,候时局平定再为理直之耳。
本宫赈饥记
清光绪元、二年间,劳山亢旱不雨,灾疫流行,蝗虫并起,草木皆枯,人民饥馑,饿殍载道。道众节衣缩食,积有余粮。遂按附近居民男女老幼人口配定赈额,每人每日按数发给。幸度荒年,得济一方之危,虽系天命若此,然亦人为之,亦善举也,是为记。
本宫修补工作记
本宫殿宇及各房舍,多用草履,并未盖瓦。以是修葺频繁,大费经记,且于庄严攸关,乃于民国二十三年经众议决,将各殿宇皆易瓦覆,从此一劳永逸,亦且壮观矣。又以三官殿外山门,原建简陋,且将倾圯,亦于二十四年春,改建重修,规模较前壮丽,略具蓬台之概矣。并增修房屋多间,及照壁等。逢仙桥亦年久失修,石多残缺,崎岖不平,行走不便,亦于是年鸠工庀(pi,具备、治理)材,全部布以新石,一平如砥矣。
重修河工记
本宫左右两河,循主山飞瀑而下,名曰双龙河。左河由宫前环流,西并右河,复东南转流入海。清同治九年,经住持胡谦吉改分左河南流直下,迨后庙运渐衰,众咸忌之。民国二十五年,长老赵泰昌指点旧河故址,倡辟重修,命执事道人王友厚领工,挖石运土,克日完成。迩来庙运渐复,众皆赞扬,赵长老功德不休。
卷八
本宫仙迹功行续记
清康熙四十五年,诸公讳守持,字振远,在本宫出家。素勤俭,善经济,日用节约,四十余载添买庙产香火地,并山场多处。寿享九十有八,无疾羽化。
清乾隆五十六年,本宫道士孟良成,悟玄参禅,结交仙友,性情仁慈,善炼道法,隐居高明洞。厥后,同徒远出云游二十余年,回至北兴村庙,与众徒曰:我今尘缘已满。取出衣冠,沐浴冠戴毕,端坐室内草榻之上。忽有白云缭绕,似仙乐之音,安然升化,建塔在焉。
清嘉庆初年,本宫道士薛公讳良□,字一了,喜琴棋诗赋,昼夜不□。性好山林,尝盘坐石上,闭目静养,终日不动。一日手持竹杖,立而羽化。厥后时现于民间,托医治病,着手即愈,自号薛来。
清嘉庆年间,本宫道士王良辉,赋性果断,好习武术。每日登山开地,修路栽竹,植树治家,井井有条,为监院多年,大有功于本宫,至今仍称赞弗衰。
清咸丰初年,本宫道士王裕恒,性情谦和,品学兼优,参考各教经典要旨,用以谈道说法。朝拜星斗四十载不懈,一日夜间,忽有赤光垂于斗台,自此精神增加,体健气足,世寿一百三十六岁,端坐羽化,面色如生。
清同治年间,本宫道士韩谦让,字太初,性淑和,尚俭仆,薄已厚人,视险如夷,深悟琴理,静参道玄。四方士人,闻其风耀,跃涉相访,目不暇及,友人乃颜其堂曰:道恰琴心。为本宫长老监院凡三十余年,于民国十年冬沐浴更衣,安详而介,世寿九十有三岁。
清同治年间,本宫道士张贤悦,字守拙,早年出家,坚心向道,寡言笑,慎行止,天性仁慈,惜老怜贪。中年访道西陲,居终南山极深处,得至人口诀,回庙打坐三十余载,年八十有三跌坐升化。
清同治末年,本宫道士李旅震,性情圆通,忠诚纯厚,以喜栽菊,别字菊农。常与道众讲介道德、南华、清静、阴符、黄庭诸经,后居南阳玄妙观,当督讲二十余年,回本宫任监院数载,寿八十六岁而羽化。
清同治年间,周公旅学,字觉悟,携有巨款来宫出家。自奉俭约,热心公益,置田地多为本宫,永为香火之资。又常周济附近贫民,修筑桥梁道路,捐助学校公费,地方村民俱为之立碑,歌颂其德焉。寿九十八岁,端坐而逝。
清光绪初年,本宫道士徐泰宜,字若感,志坚苦修,终日不语,身著破衲,日以餐饭弃余为食,常替人作苦。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六月十日,忽而沐浴冠戴,上殿朝真,告假辞行。回至丹室,端坐而化,面色如生,蝇虫不近。次年春,有本宫长老道士,自陕西八仙庵回庙云:去年夏季,徐泰宜曾路过八仙庵,向之辞行远游。计其时日,恰是上年六月十日。始知仙去特为显化耳。
清光绪十五年,赵公来庙出家,道名泰昌,字善初。参悟道学,志坚修真,常与人诵经拜忏,所得经资积蓄三十余年,全部施与添置庙产,永为香火之资。民国二十八年,本宫道众为之立碑,以志功行。赵公任本宫监院兼长老多年,又经青岛各商董举为天后宫住持。刻尚健在,同名者已去世矣。
清光绪年间,纪失其岁次,十二月二十七日,忽来一道友,身着破衲,并无背囊衣衫。问其何来,答曰:由京都白云观,曾当火头多年,姓高,人皆呼为高火头,云游至此挂旃过年。遂送之十方堂安单。次年初二日即去单辞去。三月间,有从白云观来者,云高火头早已羽化多年,此来适为显化也。
卷九
劳山诗集
劳山    唐李太白
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亲见安欺生,食枣大如瓜。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朱颜谢春晖,白发见生涯。所期就金液,飞步升云车。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唐李真人哲玄来劳山太清宫吟诗十二首
抛家一去不还乡,走入玄门学老庄。大道金丹如炼就,十洲三岛任逍遥。
百岁光阴一梦中,红尘世事多樊笼。金丹大道为真宝,富贵荣华总是空。
渡海乘舟到崂山,为修真道出尘寰。有人问我修行路,泄露天机不敢言。
前临大海浪声喧,阴阳造化在其间。是真名山仙福地,此处洞府别有天。
身入玄门不计年,早眠晚起兴悠然。闲来无事山头看,映日海涛上接天。
喜得清闲看仙经,道祖之言炯日星。可叹世人名利重,百年瞬息一流萤。
儒者玄门是一家,同修大道理无差。学成一贯游仙界,万古长春度岁华。
阎罗地狱要认真,阴魄应当随骨身。上士修炼只为此,轮回六道让谁人?
道成九祖尽超天,胜似坟前化纸钱。慧眼睁开明此理,感人不信有神仙。
无分昼夜看丹经,忘食忘寝辟性灵。道书阅过千万遍,来来往往细叮咛。
灵关一透悟真玄,万卷仙经尽豁然。行远登高卑迩入,功夫到了必周全。
大道不知虚此生,当年庄子一殇彭。盍观至圣教人语,朝闻夕死是证明。
华盖真人刘若拙入觐劳山太清宫吟诗二首
东来海上访道玄,一见龙尊有仙缘。翘首南天丹书至,敕修数座道宫院。
海南天涯向有名,秦皇汉武屡东封。古来游仙知多少,元君老子初相逢。
金大安已已邱长春真人由缪西回劳山太清宫吟诗十首
烟岚初别上清宫,晓色依稀路径通。才到下方人未食,坐观山海一鸿蒙。
云烟惨澹雨霏微,石洞留人不放归。应是洞天相顾念,一生嗟我到来稀。
云海茫茫不见涯,潮头只见浪翻花。高峰万叠连云秀,一簇围屏是道家。
松风涧水两清幽,尽日清音夜未休。野鹤时来应不倦,闲人欲去更相留。
溪深石大更松多,郁郁苍苍道气和。不是历年樵采众,浮云蔽日满岩阿。
贯世高名共切云,游山上士独离群。仙乡贵重三茅客,仕族尊荣万石君。
西山仰视刺天高,山上仙家种碧桃。桃熟几番人世换,洞中秦女体生毛。
清歌窈袅步虚齐,月下高吟凤舞低。谈笑不干浮世事,相将直过九天西。
烟霞紫翠白云高,洞府群仙醉碧桃。鼓透碧岩雷震骇,满山禽兽尽呼号。
道力神功不可言,生成万化独超然。大山海岳知轻重,没底空浮万万年。
明扶教真人耿义兰在太清宫吟诗十首
遍访名山悟修真,东来海上问原因。耐尽风霜寒暑苦,为愿离世年长春。
大道源流天地初,阴阳造化布空虚。而今始悟象万有,儒道虽分理无殊。
黄冠羽士太清宫,苍颜白发道气充。原本游山非凡客,保身名哲一钓翁。
大崂小崂天下奇,海岳名山世间稀。修真野客能避世,万古长春道人居。
下宫原来太清宫,长生真人嗣仙宗。欲问何年始开辟,汉朝初修张廉翁。
崂山最古太清宫,神功造化自天成。东华立教谈道处,五祖重阳七真兴。
从来学道不计年,得遇明师亲口传。持定行坚无辛苦,天天常调二气丹。
遁迹崂山数十年,太清宫内学修仙。有人问我守何法,赤心扶教谒圣前。
东海名高上鳌峰,初开茅庵是太清。恩深一观明帝主,敕谕颁来道藏经
道宫旧基汉时开,郁郁葱葱气佳哉。一部藏经留圣迹,天空海阔日月来。
在太清宫观海吟诗一首   举人周思璇
琳宫带海倚崔嵬,矫首乾坤万里开。地是昆仑到头处,水从蓬岛拍天来。
空门争有前朝狱,游客高无太白才。遥忆餐霞千载时,阿谁怀古更徘徊。
夜游太清宫海上吟诗一首  岁贡 周缃
夜气爽星汉,波声撼殿阁。中霄不成眠,披衣起磅礴。郁纡穿林麓,岩洞纷漠漠。
木魅冲人啸,石怪惊错愕。三面云峰峻,当中海潮恶。极目信浩渺,放怀入寥廓。
雪浪骇长鲸,天风骄海若。广陵渺秋涛,龙门轻禹凿。心动余欲还,月向西山落。
太清宫         举人周思璇
已临山尽处,海水若雷鸣。峰抱三方列,潮迎一面来。黄柏云外起,红蕊雪中开。
潇洒万竿竹,哲人安在哉。
太清宫八景        无角居士
面圃 
宫前有平畴,禾黍茂盛,别有菜园在山麓,畦陇如画,足咬菜根。拟为屋一楹,名曰面圃。
春韭秋菘茂,长禾大麦肥。海腰风日暖,双双蝴蝶飞。
翠澜
坝内置一舟,名曰翠澜,取白石词,正一望千顷,翠澜句意。可游泳一里之遥,而无风涛之险。
大海回澜日,小舟试水时。风涛天外险,鸥鸟梦中知。
待鹤亭
在万壑千崖之上,有大盘石可为亭,近可抚松,远可观海。
天风送海涛,沉沉度高阁。吟成万壑松,坐待千年鹤。
霏雪楼
雨后瀑布,飞涛激浪,在万壑千松之间,尤觉壮丽,骇人心目。
千山风雨入,景响尤其绝。树梢听泉声,沄沄如飞雪。
步月廊
宫前石坝数千丈,置廊其上可步月。
盈盈一水间,虚舟有超越。长啸碧山中,媚人东海月。
清泉碧梧之馆
缘溪横石梁,深林何窈窕。洗净碧梧桐,一尊听黄鸟。
拈花室
在学书斋东偏,有海棠、栀子甚肥大。 
奇哉诗翁语,静着心多妙。抛却七弦琴,万花正齐笑。
学寿斋
在宫外西山之麓,可建屋三楹,枕山襟海,可以餐霞吸露。窃取刘文清公,为仪征相国所书斋名题之。
一掾枕山海,万象空驰骤。藏名破衲中,不住即为寿。
太清宫养疴杂诗四十首   无角居士
舒卷岭上云,生灭雪中爪。火急求金丹,玉颜不常好。早起先早眠,一日胜两日。
百事俱从容,五官无缺失。五官不可劳,寸心不可逸。心放八溟宽,心收百端适。
读书如泛舟,深浅恣游泳。不精安用宏,是我生平病。诗言思无邪,礼言毋不敬。
立心勿恒凶,三言能立命。百年喜皇皇,一生忧汲汲。汲汲等皇皇,劳心何时毕。
人苦不知足,犹如车转毂。欢乐不回头,万事当秉烛。味淡舌能甘,欢少心能惜。
百岁光阴长,求名何太急。误落尘网中,卅载胸成漆。有病闲如僧,无愁甘如蜜。
有花能箴疾,有竹能医俗。清芬咬菜根,鸩毒生梁肉。等是百年客,胡为多忧郁。
一篇逍遥游,乐胜五车书。缺陷成世界,圆满乃人为。造物忌人巧,朝喜暮生悲。
务外徇人苦,贫名趋利愁。借问桔槔辈,何如不系舟。少读陈平传,晚师黄石公。
衡量天下事,本不在寰中。去来皆是幻,现在亦非真。苦中寻乐趣,福慧本由人。
口养千钧弩,心空百病根。临色无震动,更是有权衡。不问未来事,且安现在心。
愁人眠不得,百遍诵心经。瓦芥生猜疑,蜜触交争□。哀哉磊落人,胸中失云梦。
山水能怡情,花木能养性。胶胶扰扰身,何能一日静。扶杖思高丘,垂纶思远海。
明月与清风,何用黄金买。多病延年兆,烦恼安乐根。升沉同得失,反复心自平。
阴晴天不定,安危人不知。苟能秉忠信,鬼神复何疑。万壑劳山松,十亩庐山宅。
我本江湖人,此心断如石。世界为其难,我独为其易。花间一杯酒,不为明日计。
人皆集于菀,我独集于枯。三公何足贵,一卷足欢娱。白云抱幽石,平生喜咏之。
置身活泼地,浩浩无端倪。世物常患少,吾物常患多。事少忧患少,安稳春梦婆。
常笑世间人,奔忙不耐闲。忙者真傀儡,闲者真神仙。削除烦恼贼,养成欢喜神。
陶白苏陆诗,句里无纤尘。两眼坠千花,一心横百巧。冥形世界中,常思无目好。
懵懂福之媒,聪明祸之胎。俗虑消除了,高眠五狱来。百卉瑰奇态,千秋冷淡欢。
尘心收拾净,斗室却嫌宽。形骸归山海,心情付老庄。偷闲一潇洒,三万六千场。
妙境风行水,痴情月伴云。忘机何处好,投老入鸥群。走笔厌雄夸,敲门愁剥啄。
饱读十三经,安心不用药。昨日种种死,今朝种种生。斯言常记取,心地日光明。
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劳。却笑憨山子,神岳换秋毫。日出千岩丽,山高八表雄。
常为东海客,莫御大王风。温饱怜齐赘,羁栖笑楚囚。蟪蛄情更好,安用识春秋。
栖身惟有病,破械复为诗。山海奇观地,神仙适意时。
在太清宫听韩道长太初弹琴吟诗八首  五角居士
泰山俯视皆云气,沧海平临近紫澜。太息圃翁诗句好,高人眼底有奇观。
岂能尽偿心上愿,莫教辜负眼中山。万花齐笑与君醉,一壑能青共我闲。
爱惜时光读前史,剪除烦恼诵心经。登楼别有奇思想,收尽千岩万壑松。
九霄风露约骖鸾,珍重东瀛一钓竿。明月扁舟横碧海,美人芳草定空山。
松梢竹杪多奇趣,白石清泉伴道心。世路正愁明月尽,吾生犹喜入山深。
万峰云净月沉沉,窗外松风和玉琴。尘世暄豗得少避,劳君一鼓海涛音。
一松一鹤足盘桓,何必强寻九转丹。袖里难携东海去,此生终合隐劳山。
寥落安期枣似瓜,最怜东海气清华。只今谁是餐霞客,空见仙坛与落花。
太清宫    道士王明佛
路转峰回绕下宫,琪花瑶草列西东。回环船泊吴门碧,隐约灯悬海国红。
古树耐冬传志异,仙人绛雪不从同。名臣高蹈分明在,书院犹存翰苑风。
太清宫        道士王明佛
盘旋秀气结琳宫,山外青山村在东。梯石步云环翠竹,仙墩飞雨落花红。
薛萝补缀衣然若,苔藓参差发不同。访道此间神更爽,拂尘闲坐说玄风。
八仙墩    道士陈泰琪
大地春风日日颠,海山风物亦将妍。山阴积雪逐层尽,海上困龙隐约翻。
女娲补天留石块,八仙憩息坐墩传。骋怀游目得真趣,恍惚置身三岛间。
太清仙境           道士孙宗符
古柏青松各千万,奇花异草斗鲜妍。白云深处太清境,修得几生洞里仙。
山色涛声验定力,晨钟暮敲好参禅。多少功圆成道者,馨香名字口碑传。
太清宫海上观雪     道士孟宗绍
道力神功气势雄,乾坤一夜粉妆成。茫茫出海金波淡,浩浩弥天玉树封。
白岁光阴如反掌,千年日月暂折躬。世人休觉身精壮,转眼瑶花遍首生。
劳山苦雨    道士孟宗绍
阴雨连天未肯晴,两山夹路少人行。北峰云雾时时聚,南海波涛日日生。
万壑风狂如虎吼,千家灶底杂蛙声。从前未见商羊午,应是乾坤好合睛。
太清宫              道士阎宗岱
峰前飘渺紫竹林,茅屋数间临海门。宫殿庄严迎紫气,万年道场古犹今。
太清宫             道士阎宗岱
突兀高峰上逼天,白云深处有飞仙。欲知妙境谁人到,万壑松风起暮烟。
劳山      道人孙宗符
劳山风景多奇观,沧海清波共碧天。赤壁青松相掩映,金莲万朵海中妍。
劳山           道士孙宗符
青松绿竹倚山头,下有涛生瀑布流。遥望海天成一色,风恬浪静渡人舟。
劳山头              道士于惟东
山亦有头气象豪,真如泰岱子孙朝。不知背足在何处,当日邱翁改曰鳌。
劳山头            道士于惟东
嵯峨突兀独伸头,大海回萦三面周。好景出尘应共爱,八仙憩息坐墩留。
太清宫十首        道士周宗颐
面海环山气势雄,汉时开创庙貌成。巍巍宝殿数千载,衣钵相传无变更。
名花古木殿门前,院外竹林旁神泉。无边翠盖森森立,到处云峰瀑布悬。
道本无形度有情,太清宫里证欧盟。逢他羽客三千众,指点名山飞鹤鸣。
山上白云海上风,朝朝飞入太清宫。木鱼微响尘缘静,清磬一声天地空。
万木浓阴曲径通,天然仙境有神功。烟岚回绕山环列,碧海晴天一览中。
高峰倚日列西东,千古倚然侍太清。若问仙人何处去,飘飘碧海月光中。
异石奇松古道遮,桃园难觅意犹赊。忽闻无数鸡声唱,知到名山再不差。
抱瓮灌园听海涛,闲同逸老种碧桃。弹琴松下来明月,静夜频添太古醪。
日衔半山报黄昏,数行翠竹相温存。细听鸟语知云路,环抱三山一海门。
三面青山景最幽,奇逢回处水长流。欲知不老延年术,莫羡彭仙八百秋。
和养山道人劳山太清宫原韵十首    道士贾宇航
山衔海水水环山,飘渺庄严不一般。欲觅桃源何处去,看来端止在人间。
山灵告我有神迹,宫殿光华古太清。建自汉初留圣迹,两千余年无变更。
一片翠竹数丛花,块石峥嵘傲晚霞。阵阵幽香流水韵,谁知已至道人家。
修真方许住名山,洞府幽深不可攀。方到桃源疏落处,有人微笑话玄关。
崖前瀑布似晶帘,万个明珠水上添。底事天公施巧技,好花不用卷来观。
山回峰转疑无路,又见桃花别样红。城外寒山非此地,何来钟声一声同。
若问真仙何处求,行踪不远此山头。白云深处松风起,阻我履痕细水流。
一松一石总奇观,自古名山不等闲。老子青牛留圣迹,元君莲舌喜传玄。
海浪飞来万丈涛,群峰不语自然高。大道无言勤炼性,方知文字一牛毛。
翠竹声传琴韵长,海门一曲变沧桑。从今不羡长生诀,得住名山性亦香。

卷十   
名人游山记
秦始皇帝二十八年游于此山,留题四字:波海参天。嗣后时将此四字镌于宫后路左巨石壁间,至今存在。
明嘉庆四十三年甲子春,严嵩公由济南登泰山,复来劳山太清宫,游览山景数日而去。
明崇祯三年庚午,文征明,字衡山,游劳山太清宫,访道士刘真湖、贾性全,谈玄论道,精研琴理,逗留十余日告辞而归。
清咸丰元年辛亥三月,胶西翰林匡源,字鹤泉,仕至太师,来游劳山,住于太清宫,作有劳山赋,及八仙墩二篇,留此录于左。
劳山赋
泰山虽云高,不及东海崂。我疑斯言久未决,每欲两两较分毫。
辛亥之春游即墨,芒鞋踏遍云松巢。烟霞窟中住匝月,出没苍翠凌波涛。
秋来省伯泰安郡,衙斋正对峰岧峣①。天门直上数千丈,俯视九点烟痕消。
轩彼轻此两不可,有若嵩华与金焦。请试为君言其概,卧游且当图礁峣。
泰山以陆胜,千岩万壑儿孙朝。崂山以水胜,蓬莱方丈随灵潮。
泰山大且峻,呼吸帝座通绛霄。崂山奇复诡,神斤鬼斧穷馊雕。
泰山严岩如宰辅,垂神正笏冠百僚。崂山落落如高士,乱头粗服游逍遥。
一如大将建旗鼓,壁垒森立拥旌旄。一如散仙楼洞壑,羽衣鹤氅飞翔翱。
于文则韩苏,或正或肆雄且豪。于诗则李杜,或极或厚或萧骚。
于书颜柳与颠素,整齐变化随所遭。于画摩诘与思训,南宗北派神同超。
两山卓立并千古,东西一气联泬廖②。倘思舍鱼取熊掌,随我海上策神鳌。
注释:①岧峣:tiaoyao ,山高。②泬廖:jueliao,空旷。
游八仙墩赋
惊涛拍山山欲崩,悬空细路如盘绳,危崖俯视不见底,惟闻足下轰雷霆。
崎岖蜿蜒十余里,一步一息心怦怦。奇峰忽涌数千丈,攀援直上同猱①升。
白云南来茫无际,万重积雪浮晶莹。依石藉草且少憩,坐见云外螺尖青。
道人东指山尽处,突若圆盂覆沧溟。其下仙窟藏幽窍,奔湍汩没蛟龙腥。
此来幸直潮已落,定可历历窥真形。我闻斯言气复壮,扶筇宛转穿嶒崚②。
罡风吹射人欲倒,低头力与风相争。逡巡欲下不敢下,譬如赤脚行春冰。
盘桓数折得平砥,画然洞府开重扃③。何年巨灵擘④山腹,半臂直立犹支撑。
谽谺⑤中开深且广,仙墩罗列纷纵横。大者如台小者几,绿纹层叠森瑶琼。
娲皇补天留余块,至今五色云霞蒸。诡怪神奇不可测,或者风雨来群灵。
扪草踏薛陟其上,悬崖压顶如将倾。乳泉滴沥寒彻骨,但觉毛发殊难胜。
四顾苍茫更无地,鲸波渺临环蓬瀛。风狂浪急水劈立,上接白日连青冥。
翻花跳沫溅衣袂,一泻万斛珠玑明。恍惚山摇石开裂,若将波浪骑长鲸。
成连老仙去不返,此境真足移人情。安得伯牙操绿绮,浩浩为写风涛声。
墩外石茵堪列坐,呼童拂试氍毹⑥平。拾柴吹火瀹⑦香茗,小啜略定神魂惊。
海外奇观此第一,缒⑧幽凿险何人能。古来游客知多少,山川无恙朱颜更。
回思尘世太局促,名场利薮徒营营。游仙片刻已空阔,何况骖鸾朝玉京。
仰观绝壁极峭茜,仙人危坐安期生。举首欲语不得语,翩然飞去凌虚清。
注释:①猱:nao,古书上说的一种猴。②嶒崚:cengling,或崚嶒,形容山高。③扃:jiong,门。④擘:同“掰”。⑤谽谺:hanxia,亦作“谽呀”,形容山谷空阔貌。⑥氍毹:qushu,毛织的地毯。⑦瀹:yue,煮。⑧缒:zhui,用绳子拴住人、物从上往下送。
清同治九年庚午,翰林丁宝祯,字雅璜,任山东巡抚,由济南带随员来游劳山,连同本县令,谐诸侍从人员共二百余人,皆住于本宫。巡抚回省后,亲书别有天地匾额一方,附书屏联等,发由本县,专差送至本宫,留作纪念。
清光绪九年癸未四月,有翰林尹琳基,沂州府人,辞职来劳山太清宫,拜韩谦让为师,建筑住室一处,名曰翰林院,自题匾额曰东海餐霞,供奉郑康成先生大司农之位。每日焚香顶礼,清斋静素,阅道藏三年,并看丹经子书,悟性命学。后有同学者状元梁耀枢,任山东巡抚,于光绪十三年丁亥来劳山太清宫,盘桓多日,题留匾额曰:“经神垂范”,遂邀尹翰林同去。
清光绪三十年甲辰五月,庆亲王由济南登山,至青岛游劳山太清宫,游览山景。赐书“乘鸾跨鹤游紫虚”句,遂乘山轿同侍卫越山而去。
清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四月,翰林杨士骧,任山东巡抚,同随员等来劳山。先令本县陈公预备山轿五十乘,及听差人员,齐至太清宫,共三百余人,专候迎接。只因巡抚行由北路,故先到华严庵,忽有大风飞飚,行路不便,乃着人至太清宫,请长老韩太初,携琴到华严庵,弹数曲。杨巡抚深知琴音,留韩道长住一昼夜,遂吟诗以赠之曰:
我揖太清宫,道士善弹琴。访得韩道长,琴床伴龙眠。为我再一弹,领略太古音。
右手弹古调,左手合正音。泛音击清磬,实音捣寒砧。声声入淡远,余音绕拙林。
指点断文古,传留到如今。不求悦俗耳,但求养自心。斯言合我意,清谈忘夜深。
韩道长即和韵曰:
出家太清宫,从师学鼓琴。山头听虎啸,海上爱龙吟。未能谱成曲,空怀洽世心。
凝神弹古调,心静合正音。宝殿通玄钵,邻村杂暮砧。曲终人在座,竹里愧贤林。
事已经年久,珠玉忽邮今。从无悦俗耳,古调洽君心。再到云中地,交情逐次深。
清光绪三十四年戊申,衍圣公孔令贻,由济南谐友带侍卫百余人来游劳山。本县知事预来太清宫,同道众欢迎。衍圣公与住持韩道人谈道契合,书以朕屏为赠,为动多人瞻仰,恐碍民业,住一日辞去。
清宣统元年已酉四月,翰林岑春萱游劳山太清宫,访琴观山景,留题山海凌云四字,篆于宫后大石壁上。浏览明霞洞、上清宫,即越梯子石,乘山轿去青岛。
清宣统三年六月,有举人周学熙,由青岛至劳山太清宫检阅藏经。自带食品及差人,每日焚香顶礼,斋戒沐浴,住三月回青岛。
民国元年壬子九月,恩赐翰林张士珩,到劳山太清宫检阅藏经,访问道士马贤静,相与谈玄,数日而去,后则屡来,自称劳山道士。
民国二年初夏,天津翰林徐世昌,后任大总统,游劳山。书涵海养云四字,并其记述,皆篆于太清宫前海岸大石壁上。其记述曰:癸丑四月辛丑,约苏州吴郁生、广州李家驹游崂山,同游者贺县于式枚、合肥李经迈、张士珩,宿于华严庵,明日至太清宫,负峡函海,松石奇古,极雄深幽。靓之致念憨山争席事,俯仰兴叹。返华严庵,仍遵来路历土堑岭,循九水而归。张君独留,次晨之八水河观瀑,蹑梯子石,越烟云涧,别觅归路,往返约三日。道士韩太初善琴,马贤静善谈元,皆此游可记者。天津徐世昌题。
民国三年春,翰林赵尔巽,仕至奉天省将军,同举人萧应春由青岛来劳山太清宫,游览山景,至劳山头、八仙墩、晒钱石、得钱十余枚。复往本宫,听韩太初弹琴,书幅以赠曰:欲逃庄叟人间世,来听成连海上琴。告辞而去。
民国三年甲寅五月,潍县翰林杨渭,字竹川,同胞弟举人,来游劳山太清宫,住十余日。好着棋观海,游看山景。临行时写对联屏幅留于本宫内,以作纪念,曰:自是君身有仙骨,富贵于我如浮云。
民国五年丙辰三月,赐进士第,仕至总督,吉甫升允公,由青岛同差人乘山轿游劳山,至太清宫参观古耐冬,特加鉴赏,各殿焚香顶礼,自带樽、著酒壶,每餐饮酒一斤,善书画,写对联留于本宫内。
民国九年庚甲四月,即墨县县长郑观光,带侍卫十余人,来劳山太清宫游览山景,最重视古耐冬,邀本宫道士数人并立古耐冬树下,令差人持机摄影宝藏之。即约道人携琴,树下弹归去来词一曲,乃悦。住一昼夜,乘山轿同侍卫返回本县。遂邀邑内各绅士,敬赠本宫黄绫幛朕一幅,其词曰:
太清宫诸位仙师炼座,自济东之有劳山也,众仙群聚之地,即士人隐居之所也。远乎红尘,近乎白云,乐山明而水秀,爱清风而道淳。群山环宫,古洞藏深,云霞可卧,松竹从新。客来下榻谈道,友去闭扉看文。学王蝉之棋,效伯牙之琴。诵老聃之经,奉上界之神。动抚杖藜遨游,即望巨峰山林,静坐蒲团炼性,不闻海水风尘。欲食无期甘旨,园蔬亦愈馐珍。衣服尽是衲缀,敝衣亦足文身。儒雅质朴为贵,仁义道德为尊。好恶不乱其中,利害不夺其心。耽寂寥而可乐,养淑性而修真。奇花异草栽盈宫门,卧龙伏虎古榆列陈。玉出昆岗,地藏宝盆,南有晒钱之石,东有八仙之墩。游者往来,师尽殷勤。胜地诚是仙境,世代现出真人。诸仙师道德奥妙,吾等略述,轴中永存。合邑绅士仝颂。
民国十五年辛酉二月,恭亲王由青岛携十余人,乘船至劳山太清宫,参观各处山景,及各殿礼拜。题三官殿匾额曰:博施济众。当日即回青岛。
民国十二年癸亥五月,翰林康有为,字南海,号伯尼,来游劳山,住太清宫,作赋刻于宫后大石壁上,曰:
天上碧芙蓉,谁掷东海边?青绿山水图,样本李将军。神仙排云出,高台照金银。
芝旗与松盖,光景蕤①五云。群贤能冒险,渡海咸欢欣。楼船两飞轮,破浪入山根。
山下太清宫,万竹夹道分。道人多道气,长须迎缤纷。殿前两白果,老树霄汉干。
阶前一耐冬,千年尚郁蟠。蔽山弥万绿,涧流屈潺溪。直上崂山巅,夹道万卉繁。
奇石起攫搏,或作虎豹蹲。老熊当道卧,异柏挂岩丹。苍松亿万年,漫山洪涛翻。
应接目不暇,清赏心所安。欹岖过岭后,荦确石巑岏②。盘蹬登上清,惊看飞瀑喧。
渐度屼嵲巘③,峰头草成茵。至正余摩崖,抚起感心颜。虽赏丘壑美,稍惜草木删。
俯望碧海浸,超然十洲仙。吾生诸天游,世界等微尘。方士采药来,自此求神仙。
云昔秦始皇,登道随山刊。方壶与园峤,水中浮碧寰。白银为宫阙,仙人缟衣冠。
楼阁倚缥缈,度劫亿万春。今岂有真人?玉宇琼楼寒。深恐六鳌动,铁围漂荡艰。
龙伯国大人,提掷出九关。且游播耨迦,复欠晃昱还。何处非天际?暂复留人间。
癸亥五月康有为来青,偕张志易吾、崔世善修如自济迳来。与邹文蔚敬安、王大祯艺生、方作霏雨农、丁延龄晓帆、秦曾源云稼、王天伟幼云、戚运机愚勤、门人陈淦明候、江希、张慕渠游崂山。警察厅长成维靖逸广率警卒三十余人护行,调金星轮船及一小轮,自沙子口渡海,电局牟钧德幼南,通电预办,乘月乃归。


注释:①蕤:rui,草木丛生。②巑岏:cuan wan,峻峭的山峰。③屼嵲巘:wu 秃山;nie,山高。 Yan,小山。
民国十五年丙辰五月,昌邑县文生黄恩涛,字孝胥,性好淡静,雅爱山林,善琴棋书画,携琴至劳山太清宫,得遇本宫道士知琴音者庄紫垣,各操一曲,其音清高,在坐者无不欢迎,众皆赞扬,可谓处世之高士,出纸索书,留墨迹屏联数幅,盘恒多日,遂拜庄宗枢为师,并作劳山太清宫赋曰:陟彼东劳兮,谒太清。七峰罗列兮,似蓬瀛。方壶圆峤兮,驻仙侣。白云紫霞兮,拂羽旌。龙蟠虎距兮,食玉英。
民国十五年丙辰七月二十二日,康有为偕友人数人重来劳山太清宫,请阅道藏经内,刘祖所注之经典。阅过一篇作罢,言其经典奥妙,得有长期可能阅。遂吟曰:青山碧海海波平,汗漫重游到太清。白果耐冬多阅劫,劳山花闹紫薇明。住一日,乘轮船回青岛。
民国十六年五月,东北海军舰队司令沈公洪烈,字成章,湖北景陵人,巡洋防到劳山海登岸,参观各处山景,各殿行礼。于民国十七年春,率舰队来劳山,在太清宫前海驻泊,训练军官兵士。纪律严明,兼理民政,治安地面,一方肃清,由本宫至王哥庄道路桥梁,按段划分,应管监工开辟修补,数日告竣。该各庙监院,召集附近乡村首事,同立沈公德政碑,位于太清宫前海崖。后于民国二十年,任青岛市长,复来劳山,划分劳东区域归于青岛市,开辟各处道路桥梁,并修斐然亭于道左,以作纪念。关于交通便利,培养人才,地方人民,感道不休矣。
民国十七年戊辰七月,莒县翰林庄陔兰,字心如,同沂州府举人尹月林、平度名士赵德三,游劳山,来太清宫盘恒多日。庄翰林留墨迹数幅,乘舟回青岛。
民国二十一年壬申八月,江安翰林傅增湘,绍兴名士周肇详,字养庵,同游劳山太清宫,遍览等处。其于纪念册上自记曰:以中秋宿此,海天月色,万里空明,使人有遗世之想。良辰佳会,毕世难逢。住三日告辞而去。
民国二十三年四月,山东主席韩复渠,同翰林蔡元培,到青岛约沈市长来劳山太清宫。该庙住持道人欢迎,参观各处山景。韩主席请阅道藏经太清部第一册。阅迄,主席嘱曰:道藏经乃为国家之古迹,藏之于名山庙宇宫观,可为镇山之宝,当建筑阁楼安放供奉,专人守护。道人答曰:敝庙现在穷困,经济缺少,无力建筑。沈公云:回青岛由官府设法筹备,实行建筑。或本庙住持去青岛,各商号捐写布施。言讫,当日午后,同侍卫乘轮船回青岛。无料时局变动,不能操办。
民国二十四年乙亥三月,北平学士邹大偕数友游劳山太清宫,游览各处山景,遂书画联幅,留于本宫,住二日告辞而去。
民国二十五年丙子秋,衍圣公孔德成,同游者二十余人,由青岛乘船至劳山太清宫。道众欢迎参观,遂书修真养性四字,藏于本宫。当日午后乘船返回青岛。


天道以时序而成化,地德以厚载而镇安。阴阳明媚,山川辉娟,万类盛衰,人事代谢,此皆气机所感,以成自然之文章。然而天地之道德文章,必待阐扬而后著也。纵然观古今经史传纪所载万类万几,大抵代天地宣扬道德文章与夫盛衰代谢之推移者也。虽世殊事异,所以立言,其致一也。昔人之纪,以启今人;今人之纪,以传后人。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是则事无巨细,凡可传于后者,皆宜纪之矣。况乎劳山太清宫,建自西汉,具天造地设之胜状,为钟灵毓秀之仙乡,山崇海阔,霞蔚云蒸,朝晖夕除,气象万千,洵蓬壶之仙境,山海之奇观也。绵绵二千年,成道之士,迭证仙果,沧桑移变,屡有盛衰,宁可无记乎?于是吾师周公养山,汲古悒今,掇绣摭锦,卒纂成帙,分经别纬,汇真纪实,荦荦数万言,名曰劳山太清宫志。其功甚伟,用志良苦,诚可谓代天地宣扬道德文章者矣。涛不敏,忝属校正,拜观即竟,谨以跋尾聊志鸿爪云尔。
民国三十三年甲申孟冬皈依弟子昌邑黄恩涛孝胥甫皈依派名友琴谨跋



去腊,予同周监院养山,由青岛回劳山之途次,偶于常在庵几案上,见有新钞太清宫庙志一厚册,因持以问周监院,彼乃曰:“斯志也,我一人旁搜博集,几费二年脑力,一再校正,仍恐其中错误之处。如有暇,诚为我加以复勘,何如?”予告以兹事繁重,容徐徐为之。旋以尘事猬集,将心安放不住,迟之又久,始得闲。勉强检阅一过,见其文华朴厚,弗尚彩饰,其叙事也,直书巅末,全不见雕琢之痕。诚哉!惨淡经营煞费苦心矣。兹以校对既竣,闻将付印,遂不揣谫陋,用赘数语于后。非敢云跋,略记得睹此志之一段因缘耳。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闰四月朔后二日念庵道人孟宗绍谨志

 

 
 
 
 
 
 
青岛市道教协会 版权所有 Laoshan Taoism 鲁ICP备13020418号-2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鲁(2022)0000029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