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素淡清心为主旋律的道教饮食文化 |
|
|
|
以素淡清心为主旋律的道教饮食文化
许波
我国是一个以素食为主的国家,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以素食为主的民族,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饮食文化在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在饮食方面,道教饮食大力提倡素食,倡导素淡清心,主张饮食应重视阴阳调和、荤素平衡、饮食有节的观念,自古以来便得到我国社会各阶层人们的普遍认可。道教饮食虽然不主张人们每餐都吃素,但实实在在地提倡饮食应以素食为主。
众所周知,素食所具有的营养价值是非常丰富的,素食完全能够提供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并能有效地预防疾病。长期坚持食素并不会影响到人们的体力和脑力,反而能够增强人们的智慧和身体素质。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七大营养物质,即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水、膳食纤维和无机盐。这七种营养物质,均可从素食之中获取。素食不仅富含植物蛋白质、糖、水、脂肪,更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和膳食纤维。
据科学研究表明:长期食用大米、玉米等复合碳水化合物的人,血浆之中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一般比较低,因此冠心病的发病率也比较低。蔬菜所含有的多种维生素是肉食所不能比拟的。长期食用蔬菜对人体有很大好处,因为蔬菜中含有人类必需的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等多种营养成分,特别是蔬菜中大量含有的膳食纤维,它能够促进人体胃肠蠕动和毒物排泄,可有效防止便秘,增进人体的新陈代谢。从中医观点来看,蔬菜有健脾开胃之功,可助脾消化,促进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人体所需要的铁元素通过食用菠菜等可以得到有效补充。蔬菜还有疏通血脉的作用,对于动脉硬化、高血压患者尤其适宜,不仅可预防肥胖、减少人体对脂肪的吸收,还能够预防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高脂血、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发生,还有抗衰老及抗癌作用。科学证明,多食用素食和蔬菜可以保持自律神经的平衡。素食者血液偏于弱碱性,肌肉和身体不易疲劳。素食者血液粘度低,血液流畅相对供应充足,头脑就很清醒。
《营养圣经》指出:人类所食用的谷类食物,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维生素,基本能满足能量的需求。从人体所需的三大营养物质来看,谷类供应的碳水化合物是肉类不能代替的,至于脂防及蛋白质这二种营养物质的最佳来源仍是植物类,如获取脂肪的最佳食物为橄榄油、葵花子等,获取蛋白质的最佳食物为豆类。
道教饮食除主张素食之外,还特别推崇食而有节,提倡少食,一餐吃到八分饱为宜。饮食不仅要清淡,而且要有所节制,暴饮暴食对人体害处很大。食熟食胜过食生食,食少胜过食多。据科学研究表明:一个坚持一日三餐的人尿中排毒量为百分之七十五;坚持午、晚两餐的人尿中排毒量为百分之百。过多进食不但影响人的健康和体形,而且还会影响到人的精神状况和情绪。当我们吃饱饭之后,一般情况下都是很想睡觉。因为大量血液都要供应消化系统,相对脑部供血减少,使我们有昏昏欲睡的感觉。由此可知,道教提倡少食是很有科学根据的。道教要求人们定时进餐,养成习惯,也是十分有道理的。道教还提偿人们在夜间尤其是睡觉之前不要进餐。
道教饮食在提倡素食、少食的同时,还很注重食物的营养,认为含蛋白质的食物虽然对于身体是有益的,但也要能够消化才行,否则多吃反而对人体有害。凡是患有神经衰弱的人,消化能力一般欠佳,在食用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时就要注意,不宜过量。其他的一切营养滋补品也要配合适宜,不卫生的零食尤其应该禁止食用,千万不可随便食用,以免影响到人体的健康。
在提倡素食的同时,道教还对饮食的调味也有一定的要求,不宜过于浓厚,甜、酸、咸、辣,皆要比平常所吃惯的口味稍微淡薄,白煮清蒸宜多,红烧煎炸宜少,十分鲜味也不相宜。食物有五味,即酸、咸、苦、辛、甘。五味过于厚重,则会伤及五脏。酸伤脾,咸伤心,苦伤肺,辛伤肝,甘伤肾。人们的身体如果长时间承受肥甘厚腻,不仅会加重胃肠负担,使身体受损,还会使人心气混浊,以至心烦气燥。道教将食物分为三、六、九等,认为最能败清净之气的是荤腥及“五辛”,所以忌食鱼肉荤腥与葱、韭、蒜等辛辣刺激的食物。对于食材的运用与配合上、烹调技巧上及对火侯的掌控上,道教的不断尝试和创新,更加刺激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不断发展。
道教饮食提倡可以有节制地饮酒,也就是适量饮酒。与佛教对戒酒的严格恪守相比,道家对酒则呈现出一种比较宽容的接纳态度,道家借重于酒,是更看重酒的养生保健功效,能调节人体生态平衡。
我国古代养生家告诫人们:日常饮食安排主食宜用五谷杂粮,副食则以豆类、蔬菜、植物油为主。此外,饮食不仅要“素”而且要“淡”, 饮食清淡能使人神清气爽,更能使人远离疾病,味道不要太过、太猛,喜食味道浓烈的食物容易诱发多种疾病,对人体的健康极为不利。
道教饮食提倡经常吃素,注重素菜搭配和营养全面均衡,可以使人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增长智慧,从而延年益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