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 | 繁体 | 主办:青岛市道教协会 |   |
 
首 页
政策法规
道协动态
玄门论道
仙道贵生
玄门风范
青岛道观
史料艺术
公益慈善
视频音乐
 
 
  • 太清枫叶
  • 崂山云海
  • 海上名山第一
  • 独占鳌头
  • 崂山太清宫仪门
  • 崂山明霞洞
  • 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
 
 
 
 
您的位置:首 页 > 仙道贵生 > 养生知识
 
 
白居易的养生理念

 白居易的养生理念
颜东
白居易(772-846)是唐代三大著名诗人之一,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曾祖父时迁居下邦(今陕西渭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任巩县县令时,与当时的新郑县令是好友。白湟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十分喜爱,于是举家迁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唐代宗大历七年(772),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十九年春授于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元和二年(807)回朝任职,十一月授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元和五年( 810)改任京兆府户曹参军,此时的他仍为翰林学士,常常草拟诏书参与国政。元和六年( 811)因母丧辞官居家,服满之后应诏回京任职。元和十年(815)因率先上疏请急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而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白居易晚年常居洛阳,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武宗会昌六年(846)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葬于洛阳龙门香山的琵琶峰,由李商隐为其撰写墓志。白居易一生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因为他还是一个虔诚佛教信徒,所以一生创作了很多佛教题材的诗歌作品,这些诗歌作品有相当一部分是阐述佛教养生的。
(图19)
一、寄情山水,悠游乐性
白居易一生为官,即便晚年依然分司东都,拿着半俸的薪水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久为朝官,身形所累,难得闲暇。因此诗人在公务之余喜欢寄情山水,在山水悠游之中怡情悦性。在诗人眼中,能从繁忙官府事务中抽出一点空闲自然地游览山水,不失为一种养生良方。如其《偶吟》诗云:“人生变改故无穷,昔是朝官今野翁。久寄形于朱紫内,渐抽身子蕙荷中。无情水任方圆器,不系舟随去住风。犹有鲈鱼莼菜兴,来春或拟往江东。”诗人认为世事无常、人生多变,过去为朝中官员,因遭贬来到地方为官。虽然离开京城不再做京官,但做地方官却有了更多的时间游山玩水,亲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不仅能享受美景带给自己的怡悦,也能使自己忘却世俗的失意与不快;不仅能闻到沁人心脾的蕙荷花香,还能看到水中自由自在游动的鲈鱼以及生长正盛的莼菜。这些都是在朝中见不到的景致,他因此顿感心旷神怡、如意自在。
诗人在《闲游》一诗中描述了自己闲游的生活情趣,对自己往昔经常游历山水的经历感到欣慰,诗云:“欲笑随情酒逐身,此身虽老未辜春。春来点检闲游数,犹自多于年少人。”诗人指出如今虽然年老,但令自己感到欣慰的是数十年来自己却没有辜负美好春光。如今又逢春暖花开时节,检点一下自己以往游历山水的数量,欣慰的是比年轻人游玩的山水还要多。
二、顺其自然,乐天知足
白居易凡事顺其自然,乐天知命,一生虽遭遇许多人生波折,仍能不忧不恼地坦然面对。诗人认为凡事能够顺其自然就是一种好的养生方法。他的《自觉》一诗就是表达自己凡事顺其自然的心境的,诗云:“畏老老转迫,忧病病弥缚。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世人大多怕自己变老,害怕年老之后被疾病困扰,由于诸多担心,因而整天忧心忡忡。长期焦虑的结果往往会使自己老得更快,生出许多原本可以避免的疾病。诗人认为与其整天杞人忧天,倒不如顺其自然,活得洒脫一点。“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说的是如果一个人从不畏惧也不忧虑自己变老,并能够在平常日子专注于自己的事业,自强不息,自然就会身康体健、延年益寿。白居易不仅是这么提倡的,自己也是这么做的。诗人在《览喜老》一诗中对自己变老显得很乐观,诗云:“今朝览明镜,须鬓各成丝。亲属惜我老,相顾兴叹息。而我独微笑,此意谁人知?笑罢仍命酒,掩镜捋白髭。生若不足恋,老亦何足悲。生若苟可恋,老亦多生时。”诗人认为世人欲望很多,而为满足自己的欲望常常劳心费神损害了身心健康,如果能在坎坷不平的生活中乐天知足、心无挂碍,不失为一种养生秘诀。他在《对酒闲吟赠同老者》一诗中感叹道:“人生七十稀,我年幸过之。远行将尽路,春梦欲觉时。家事口不问,世名心不思。老既不足叹,病亦不能治。百事尽除去,尚余酒与诗。兴来吟一篇,吟罢酒一卮。于中我自乐,此外吾不知。寄问同老者,舍此将安归?”“人生七十稀,我年幸过之”,民间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在唐代人若能年过七十已算是高寿了,诗人觉得自己年过七十,比一般人寿命都高,对此已经很知足。“家事口不问,世名心不思”,儿女婚嫁之事已经完成,没有家事挂怀,因而内心宁静,世间的功名利禄从不去想,更不与人相争,有了这种乐天知足的心态,因而也就没有了烦恼忧心之事。
诗人知足常乐,他虽也与人比较,但总是与各方面不如自己的人去比较,比较之后他就很知足。如《病中十五首?五绝句》之一云:“李君墓上松应拱,元相池头竹尽枯。多幸乐天今始病,不知合要苦治无?”李杓直是诗人好友,比诗人小八岁,去世已经九年,如今坟头大树已经长到合抱这么粗了,元稹是诗人结拜弟兄,比诗人小七岁,却于八年前暴卒于武昌。这些比自己小很多的好友已经在多年前过世,自己现在才开始生病,这不是一大幸事吗?诗人在很多诗歌中都表达了这种乐天知足的理念,如《狂言示诸侄》、《把酒》、《枕上行》等,都是描述诗人知足常乐的作品。
三、闲居静处,静心坐禅
白居易认为一个人能够闲居静处过坐禅的修道生活,也是很好的养生方法。闲居静处即不做各种世间事务,居住在没有人声喧闹之处。闲居静处之所由于远离世间干扰,故能够专注修道,因而古往今来很多修行者都喜欢住在清净之所。白居易很多诗歌都是描写自己闲居静处的快乐的,如《负冬日》诗云:“杲果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旷然志所在,心与虚空俱。”诗人描写冬天太阳刚出之时,自己在温暖的阳光下闭目静坐,此时没有外界的干扰喧闹,内心十分宁静,感觉是一种人生享受。诗人描写自己当时的感觉“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描写自己闭目静养的心境既像喝了香醇的美酒,又如蛰居之人苏醒过来,由于心中没有杂念妄想,仿佛与虚空融为一体,身心安然自在。
诗人在《消暑》一诗中描写了自己由于居处安静、内心清净因而能在炎热的夏天身心清凉。诗云:“何以尚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得,做回人间翁。”炎热的夏季,很多人都会感到酷暑难熬,诗人由于居处幽静,眼前没有烦心之事,内心清净无染,加之室内空旷,没有杂物充塞,因而能够化暑热为清凉。闲居静处的生活给诗人带来了很多乐趣,在这种生活中,身心闲适,无所用心;睡眠安闲,不知时光流逝。
在诗人看来,静心坐禅也是养生妙法之一,他在《病中十五首?五绝句》之四诗云:“目昏思寝即安眠,足软妨行便坐禅。身作医王心是药,不劳和扁到门前。”目昏犯困之时便安心睡眠,行走不便之时便静坐参禅,睡眠充足能精力充沛,静心坐禅能内心愉悅。清净的内心便是良药,坐禅是调节身心最有益的方法。如果一个人睡眠好,又能心无旁骛地静心修禅,就会身体健康、心如止水,用不着名医为自己医病了。“不劳和扁到门前”中的“和扁”是指中国古代名医医和和扁鹊,医和是春秋时期秦国名医,中国史籍中最早提及的医生,曾提出阴、阳、风、雨、晦、明六气致病说。扁鹊本名秦越人,春秋时期渤海莫郡(今河北任丘)人,善用脉诊和望诊诊断疾病。坐禅是禅宗重要的修行方法。意译为静虑,当人坐禅时,双腿趺坐,心专注一境,由于坐禅时心无妄想,内心清净,因而有益于身心健康。
四、多素少荤,无欲无求
白居易晚年积极修道的同时,还注重饮食养生。平常时日,诗人多以素食为主,少吃肉食。他虽有妻妾多人,但从不沉迷美色。诗人认为坚持吃素、远离女色可以祛病延年。如《赠少尹》诗云:“老海心不乱,庄诫形勿劳。生命既可保,死籍亦可逃。嘉肴与旨酒,多为腐肠膏;艳声与丽色,真为伐性刀。”美味佳肴虽然可以快乐一时,不如平常素食有益健康。诗人认为一个人若要身心健康快乐,应清心寡欲,清心寡欲之时,外界各种事物才不会对自己产生负面影响。当一个人少动多静、悠闲自在的生活时,内心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欲望。内心清净了,各种是非都不会在意了,自然也不会产生影响了。这种良好的心态可以防范很多疾病发生。
在《消暑》一诗中,诗人认为内心清净时,外界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微乎其微。即便在炎热夏季,对酷暑的感觉也会减轻很多。诗云:“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人的烦躁热恼常常由于内心不清净造成,若人内心清净,盛夏酷暑也不会感觉太燥热了。诗人还认为无欲无求之时能百病消除,如其《原诗》诗云:“暖床斜卧日曛腰,一觉闲眠百病消。尽日一餐茶两碗,更无所要到明朝。”此诗反映了诗人淡泊宁静、生活简单的养生观念,在暖暖的床上侧身而睡,阳光照在身上,午睡后一觉醒来,百病皆无,身体舒适,精神爽朗。每日粗茶淡饭别无他求,从容面对晚年人生,这种恬淡平和的简单生活对养生极为有利。诗人之所以悠闲地晒太阳、喝茶,深沉睡眠,是因为内心无欲无求,“尽日一餐茶两碗,更无所要到明朝。”人若生活简单,没有欲求,就能自在安乐。
诗人在《不出门》一诗中表达了自己无欲无求的生活理念,诗云:“不出门来又数旬,将何销日与谁亲。鹤笼开处见君子,书卷展时逢古人。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能行便是真修道,何必降魔调伏身。”诗人常在读书中感受精神愉悦,加之内心清净、无欲无求,便觉得容光焕发、精神倍增。无欲无求不仅是一种养生方法,也是修行必不可少的途径。
白居易一生注重养生,他的养生理念不是注重物质享受,而是侧重于心灵快乐。他常在寄情山水的悠游生活中感受心灵喜悦。日常生活中的诗人凡事顺其自然,处处以乐天知足心态对待。诗人喜欢闲居静处的安闲生活,独居无人时摄心坐禅,不仅有助养生,更有益修道。诗人坚持清淡饮食、多素少荤,简单的生活增强了诗人的体质。凡事看得开想得开,无欲无求,乐观豁达,也使诗人拥有了好的身体。在医疗水平尚不太好的唐代,诗人能以75岁高龄无疾而终,都是得益于他自己的养生妙方。

 
 
 
 
 
 
青岛市道教协会 版权所有 Laoshan Taoism 鲁ICP备13020418号-2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鲁(2022)0000029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