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诸位同修:
我讲经的题目叫“试谈《逍遥游》“蓄德”之感”。因为自己参悟的还不够准确,也不够全面。所以只是在读经过程中有一些体会和感受。与诸位共同分享。
南华真人,大慈大悲。著《南华经》传世。此乃是众生的福报,修行人的法宝。因为此经,能够解决人生苦难和生死问题,并指引众生走悟道修行之路。只要同修用心参悟,信受奉行。明悟明己,断诸邪障。自然天道可明而位列仙班。
《逍遥游》开篇即言:“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北冥这条鱼,太大了;大的已经超出常人的想象。那么,鲲为什么会如此之大呢?接下来,南华真人开示众生,“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说在北冥天池这个地方,有一个长几千里那么大的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 经中说的绝妙呀!“未有知其修者”。 “修”者,长也,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也就是说,第一,鲲在求其大。第二,鲲从不炫耀自己的大。鲲成就自己之“大”,他求的是什么呢?肯定不是名利之道,也不会是世间法。它求的是超越自己的“化鹏”升华之道,它求的是“出世”之道。为了这个道,它不知几百几千年都在默默的蓄德养性、修炼自己。鲲之所为,正如《道德经》所推崇的“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的德行。
鲲之所以蓄德,因为它已经悟透,世间一切是为虚幻,生老病死皆为无常。有形的万物终将有坏;无形的大道才是永恒。也就是说,鲲参透万物之理。随而确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那就是,坚定不移的修道。 而修道的前提必须要修德,广积阴德,从下德至上德。从有为之德到无心之德。太上云“道生之,德蓄之”。古德云:“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道由德显,所以蓄德,是修道的必经之路,重要的法门,无法回避也绕不开。鲲悟开了这个道理,所以自己在不断地蓄德养性,行“蓄德”之法,走“无为”之路。
鲲之“大”就是为了“化鹏”而准备的。鲲化为鹏,这个“化”字,不得了呀,是要改“造化”的呀?因为,造化乃是天地自然之道,主宰万物生杀之权。“鲲鹏之化”就是在了生死“大道”。
诸位同修,鲲化为鹏,从境界上讲,鹏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如果说,鲲还在尘世间隐修,那么,鹏之修已经超越凡尘。此时,鹏则需要更大,更厚的“德”来做根基。慈悲的南华真人唯恐众生不明此中道理,一再举例说明。他说:浅水无法承载大船的航行。如果倒一杯水在地上,一个小草就可以当船,但把杯子一放就搁浅了。他又说:吃三顿饭,去近郊走走,回来时肚子还不饿;如果要走上百里,千里的话,则需要准备三个月的粮食。以此来说明,鹏九万里的高飞需要厚厚的“培风”之德,才能托起脱离凡尘的双翼。南华真人就是要告诉我们“德由小积蓄成大,大德承载大物”。这就是觉悟的开始,参修的路径,亦是人世间朴素的道理。可就是这样朴素的道理,一旦运用于修道,就会遭到世人的不解和非议。所以只要走修行的路,一定要坚定信念,才能抵御外来的伤害。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且看学鸠与斥鴳,他们讥讽大鹏,不理解“鹏”的行为。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相信修道,怎么能知道世间还有“蓄德”这样的事情呢?所以,迷惑、困苦。虽然“翱翔于蓬蒿之间”亦是以苦为乐而不自知。就像经中所示:“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这就是说,有太多太多的世间人和学鸠、斥鴳,没有什么区别?士农工商,各个阶层,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熙熙攘攘皆为利往。君子殉于名,小人殉于利,就像那两只小鸟,这样的人生追求对吗!肯定不对。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是为自己,生活在烦恼和欲望之中。不思“觉悟”,不行“蓄德”,不信“道法”。所以,还要入轮回,也逃脱不了果报,更解决不了“生死”。充其量为这个色身挣到的名利,却造下无边罪孽,待到果报现前,后悔都来不及。
可是,一旦觉悟了,明白了,知道为什么“蓄德”了,才会去修道。修道的人是绝不会为自己打算的,要为一切含灵,四生六道,让众生脱离苦海,回归本性。《度人经》云:“仙道贵生,无量度人”。《功课经》云:“随方设教,历劫度人”。
所以说,修道目的是利益众生,是一条光明之路。因为只有“修道”才能够觉悟,弃名利,超荣辱,明物性,达天理,无欲无求,超脱万有。只要众生发心,发愿,一心向道,就会有神灵护佑。你有一分诚心,神仙有十分感应。你积一分德行,就会消一分罪恶。只有悟道,才会达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也只有真心修道,才会使自己的本性回归于道性,完成生命的超越,神性的永恒。
那么,修道会有什么样的大福报呢?这个问题很现实,我们好好的思考,把修道的根本讲给众生听?丘祖垂示:“一证今生之福果;二证来劫之不堕。”也就是说,你今生所得的幸福和善果,都因修道而得到大圆满。不但今生得福报,而且永超劫运,不堕轮回,免遭地狱之苦。再看,南华真人宣经开示:“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可得——帝王之大福报;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可得——神人,超越凡尘无待逍遥之大福报。“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之人也,之德也,将磅礴万物以为一”,如此之威威大神力——可主握阴阳,夺天地造化,使宇宙得和谐,众生得度化。你看修道的福报殊甚不殊甚?如此殊胜的福报,而世人知之甚少。所以我们要讲经呀!让众生知道修道的福报,修道的好处。使众生闻经得法,不落邪见。
要说,修道艰难,因为它需要刚猛之志,顶天立地。不但要参透万物之理,更要明自己之性。如太上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利,自胜者强。”知人,胜人都是外在的智慧。自知,自胜才是真正的内修。求道之人,注定要做天地之间的寂寞英雄,犹如大鲲之隐修,大鹏的高飞。
其实,大道至简,众生如有诚心,祖师必有感应,仙童接引,灵官护佑,觉悟天地,忘物忘己。太上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太上慈悲,苦口婆心,道破天机,告诉我们修道没有捷径,不能偷懒,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是为积功累德。矢志不移,初衷不改,是为坚持到底。从有欲到无欲,从有为到无为,长期参修证悟。真常之道,悟者自得。
但是,芸芸众生很可怜,很可悲哪?因为他们迷惑,迷失本性。不信道,不修德。所以贪,嗔、痴三毒,侵蚀人的心性,障蔽本性。其结果,堕入轮回,永失真道。更有甚者,呵风骂雨,眛理欺心。杀盗邪淫,恣情纵欲。其结果怎么能不入地狱呢?大众可知,人身一失,万劫难复。《悟真篇》开示:“不求大道出迷途,纵负贤才岂丈夫,百岁光阴石火烁,一生身世水泡浮。 ”人的一生即短暂又宝贵,就像石火电光,就像水上的浮泡,无常一到万事皆休啊。
如果众生怀疑祖师经典,怀疑道,那问题就来了。
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的困惑还少吗?迷惑还不够多吗?面对各种生存压力,生老病死。还有多少“德行”能让我们无情挥霍呢?我不知道“学鸠至鲲鹏”;“朝菌至大椿”之间还需要多少次轮回的转化,才能觉悟。也不知道凡夫之君与悟道之尧,“心性”的差别需要多少个春秋,才能如一。但我知道,诸位同修,如果不去蓄德养性,不去修行,他们之间的差距只能愈来愈远。而且会直接影响到你的生活,甚至被物所累,被欲所伤。
同修且看,学鸠、斥鴳——虽不信道,尚能苦中作乐,没有生命危险。惠子的“蓬累”之心,虽不明物,迷物而不被物伤。狸狌这个小动物就危险了——“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自认为本领很大机警敏捷,放纵自性,不修福报;不明道性。居小自限,肆意妄为,就算再机巧,也是一条死路。最近媒体报道,8月14号,重庆警方成功击毙杀人重犯周克华。大快人心的同时,我们要引以为戒,他的本性已经堕落到地狱的深渊。只是为了钱财,杀害他人性命。恶念丛生,人性灭绝。最后只能落得“中于机辟,死于罔罟”的下场。
古圣云: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小善积累成大善;小恶积累成大恶。一念之善即为天堂,一念之恶即为地狱。善恶的根源,皆发自于内心对德的积蓄,对道的信仰。
那么,人世间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呢?是修道;修道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是“蓄德”。 而“蓄德”的法门又在哪里呢?皆在历代祖师经典之中。所以,以经为径,经之为经乃前圣之心宗。如:太上慈悲金口宣说:“诸恶莫做,众善奉行”。丘祖垂示:“广行方便,大积阴功”。如此巍巍功德法门,只要真诚行持,久久必获吉庆,自然进道无魔。
诸位同修,纵观人的一生,是一条不归路。
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坚信,大慈大悲的南华真人,能为众生广开慈航,有缘者速立鲲鹏之志,积蓄自身之德,时时参悟,刻刻猛醒,来完成自己独特的修行人生。
愿道行人间;愿德入心田;愿众生得度。
志心称念:福生无量天尊,不可思议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