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 | 繁体 | 主办:青岛市道教协会 |   |
 
首 页
政策法规
道协动态
玄门论道
仙道贵生
玄门风范
青岛道观
史料艺术
公益慈善
视频音乐
 
 
  • 太清枫叶
  • 崂山云海
  • 海上名山第一
  • 独占鳌头
  • 崂山太清宫仪门
  • 崂山明霞洞
  • 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
 
 
 
 
您的位置:首 页 > 玄门论道 > 经典阐释
 
 
寓理于事言大道——读《庄子•寓言》
张永祥 “寓言”本是篇首二字,但也是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之一。所谓寓言,就是寄寓的言论。《庄子》阐述道理和主张,常假托于故事人物,寓言的方法正是《庄子》语言表述上的一大特色。 “寓言”全文可分成六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天均者,天倪也。”讨论了“寓言”、“重言”、“卮言”,指出宇宙万物根本上说是齐一的、等同的,辨析事物的各种言论说到底是不符合客观事理的,要么忘言,要么随顺而言不留成见,日日变化更新。第二部分至“吾且不得及彼乎”!借庄子之口评论孔子不再励志用心,指出再好的言论也不能使人心悦诚服。第三部分至“如观雀蚊虻相过乎前也”。写曾参两次作官心情不一样,但都不能做到心无牵挂,所以还是不能摆脱外物的拘系。第四部分至“若之何其有鬼邪”!表述体悟大道的过程,指出这其间最为重要的是忘却生死。第五部分至“强阳者,又何以有问乎”!写影外微阴问影子变化不定的故事,指出无所依恃才能随心而动。余下为第六部分,写老子对阳子居的批评以及阳子居的悔改,借此说明去骄矜,容于众人,才能真正做到修身养性。 “寓言”恐怕是《庄子》一书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法了。《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说:“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庄子》全书大小寓言两百多个,其短者或二十多字,其长者或千余字,有些篇目全部由寓言排比而成,有些篇目干脆通篇就是一个寓言。在《庄子》书中,这种寓言的成分占得最多,正由于此,真理才不至于被淹没。《庄子》的寓言大多“皆空语无事实”(司马迁语),是庄子本人虚构而成。这样,庄子可谓是中国古代第一个自觉地运用虚构手法的作家,也正是这些天马行空,看似虚妄的想象与虚构,使《庄子》一书在哲学的成分以外,带上了浓厚的文学色彩,陈寅恪先生曾说:“无自由之思想,则无优美之文学”,正印证于此。 “重言”则是借重古代圣贤或是当时名人的话,来止塞天下争辩之言的。其目的是利用世人崇拜偶像的观念,“托古改制”,来借着偶像说话。因此,在创作“重言”时,他有时借重黄帝,有时借重老聃,有时借重孔子,当然,他们都得披上庄子的外衣,说庄子的话。“重言”的运用,使《庄子》一书带有了一种亦庄亦谐的色彩,并将庄子的思想表达得格外灵活,格外新奇,格外有力量。 “卮言”在《庄子》中游衍不定,庄子以“卮言”命名,是想表明他所说的话便如酒器里的酒,“卮满则倾,卮空则仰,空满任物,倾仰随人”(成玄英语),都是无心之言,所以称为“卮言”。正因为是无心之言,时倾时仰,因此卮言从表面看似乎大多是些不着边际的议论,想到哪说到哪。庄子处在春秋战国的乱世之中,百家争鸣,各执一端,尤其儒、墨二家,他们妄分是非善恶贵贱高下,完全是由于自私用智,为成见所固蔽。所以庄子想要从“卮言”的形式,跳出是非争辩的圈子,避开自我成见的干扰,期合于天然的端倪,顺应大道的运行,而代为立论。 在《庄子》一书中,寓言、重言、卮言其实是“三位一体”,浑不可分的。它们互相辅助,互相映衬,构成了《庄子》“洸洋自恣”的艺术特色。借助寓言托物言理,形象生动,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庄子托物说理无可辩驳,随心所欲,不拘泥于一事一理,正所谓“天下沉浊,不可与庄语”。于是北冥之鱼可以千变万化,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空髑髅可以与生人娓娓交谈,河伯与海若可以被他借来谈道,云将和鸿蒙可以在他笔下说法,甚至鹤鸦狸狌,山灵水怪,无一不可演为故事,来表达庄子的思想。在《庄子》书中,这种寓言的成分占得最多。 在庄子所处的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种学派,各种学说各执一理,其中不乏诡辩之士,白的说成黑的,黑的说成白的,以自己的好恶心信口雌黄,妄分善恶贵贱高下,自私心郁结为成见心。其实他们所说的善并非善,恶并非恶,贵并非贵,贱并非贱。他们高下颠倒,是非混淆,事实并不能说是,处如此混乱思想,真理往往被谎言所淹没。庄子借重言,借重古代圣哲或当今名人的言论来增强自己文章的说服力,亦是借重世人心目中所崇拜的偶像来说庄子的话,使人信服。卮言即是随心所欲的语言,用不着边际的议论跳出是非争辩的圈子,顺应大道的运行代为立论,指出宇宙万物根本上说是齐一的、等同的。 庄子理论万物齐一、等同,皆是万物平等,众生平等的大同思想。我们所处的物质世界,万物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其生长于天地之间,各有各生存的理由和生存的必要,不能用成见心、好恶心妄说是非、妄定善恶。众生平等是说生活在世界上的一切生灵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他们的生命是平等的,没有理由一部分生物可以剥夺另一部分生物的生命,占有其生存的空间。物质世界是复杂的,评说是非的标准都是根据人的好恶而定的。对自己有利恶的也能说成善的,对自己无利善的也能说成恶的,辨析事物的各种言论说到底是不符合客观事理的。《寓言》一文接着以庄子之口评论孔子不再励志用心,再好的言论也不能使人心悦诚服。再写曾参两次作官心情不一样,但都不能做到心无牵挂,所以还不能摆脱外物的拘系。表述体悟大道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忘却生死,无所依恃,心才能随意而动。人的修养心性在于去骄矜,容于众人。 人不能摆脱外物的拘系,不能忘却生死,心不能摆脱依恃就不能随意而动,以骄矜之心对待事物,就会堕落到唯我独尊,自私自利,贪图外物享受,就会把自己凌驾于众生之上。为了追逐更大的利益,万物为我所用,众生为我所役,就会疯狂向大自然索取,以此破坏大自然。为了满足贪欲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主观意志代替客观规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遭天谴,沙尘暴、全球变暖,雾霾等等,已向人们示警,人能不省乎?现在人们越来越看重绿水青山的可爱可贵。浑浊尘世人人都有骄矜之心,都不能平等待人。有的人恃官而骄,有的人恃财而骄,有的人恃才华而骄,如此就不能平等待人,自以为高人一等,自己不能容于众人,把自己孤立起来。面对如此多的问题,如何让众人摆脱外物的拘系,忘却生死,去骄矜之心?百家争鸣的各家各派也不能按客观事实说理,实事不能求是,庄子只能借重寓言、重言、卮言,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举世悠悠,借此以消遣岁月,真浇尽胸中块垒。 万物皆种,如诸子百家之说,种类不同,无容区别。相反者,适以相成五行之运:水生于金,不能以水传水;火生于木,不能以火传火。此及不同形相禅之明证矣。循环无尽,则浑然莫测端倪,无所不可,无所不然,乃天道之自然,而得其均平也。从天均揭出天倪,真窥见天人合一之致。解得此妙,一部《南华》如秋水澄鲜,云影天光,无非化境。 凡有所待者,皆不自知其所依然。罔两待景,景待形,形待真宰,惟真宰一无所待。而千古神圣英雄,强阳事业,皆跳不出这个圈套。阅世生人,阅人成世,何一非罔两与影之忽往忽来,忽屯忽代!妙论沁入心脾,读之可以淡奔竞营求之念。《庄子》正是借助这“三言”打破了言与意的隔膜,这才创造出其极具浪漫主义感染力的优美文字,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逾越的高峰。
 
 
 
 
 
 
青岛市道教协会 版权所有 Laoshan Taoism 鲁ICP备13020418号-2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鲁(2022)0000029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