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 | 繁体 | 主办:青岛市道教协会 |   |
 
首 页
政策法规
道协动态
玄门论道
仙道贵生
玄门风范
青岛道观
史料艺术
公益慈善
视频音乐
 
 
  • 太清枫叶
  • 崂山云海
  • 海上名山第一
  • 独占鳌头
  • 崂山太清宫仪门
  • 崂山明霞洞
  • 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
 
 
 
 
您的位置:首 页 > 玄门论道 > 经典阐释
 
 
道教文化与中国梦——李宗贤

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向全国人大代表发表自己的就任宣言。他多次提到“中国梦”,并提到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肩负的历史使命。民族复兴不仅意味着物质财富的增加和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它的复兴必将伴随着对其文明信心的重建,是全面的复兴。文化表达着一个国家民众的主体意识,是文明进程和历史传承的综合反映。在多元化文化中,宗教文化深层反映和表达人们的精神诉求。道教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底蕴深厚、 内容丰富。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载体,在社会发展历程中发挥教化引导作用,在规范社会秩序中发挥了道德约束作用。因此,道教思想文化其合理的部分对于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成就“中国梦”的实现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一、弘扬道教文化,为构筑和谐社会贡献一 份力量 
  道教在其产生和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广泛吸收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作为它的渊源,中华民族的许许多多传统的思想文化都汇集在道教文化当中;另一方面它又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都产生过辐射作用,渗透在这些传统文化的许多领域之中。套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它是“中国的根柢 ”。因此,它对于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以及民族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以道家哲学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赋予“道”以宇宙本体和普遍规律的意义,并将“道”分为“天道”与“人道”。“天道”指自然的规律和法则 ,“人道”指人事的规律和法则,包括这里所说的人与社会和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二者乃是完全一致 ,密不可分的。在人与社会和人与人的互相关系问题上,它从“道生之,德畜之”这一思想出发,认为“道者,天也,阳也,主生;德者,地也,阴也,主养;万物多不能自生,即知天道伤也 。”主张“凡事无大小,皆守道而行,故无凶;失道,即致大乱 。”这个“道”,既是“天道”,也是“人道”,是天与人的合一,也就是社会的公共准则。怎样才能相生相养,既符合所谓的“天道”,也符合所谓的“人道”,或符合社会的公共准则呢?道教反复指出:天地间的一切财物都是“天地和气”所生,属于社会公有,“ 物者,中和之有。”“此中和之财物也”。强调在社会生活当中,每个人都应遵守社会的公共准则,要友善地对待他人,在人与人之间要实行互助互爱,要“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 ,救人之危”。有财物的人应当“周穷救急”,“有财相通”, 有道德的人也应当以道德救人。它还认为“天道助弱”,“天之道 ”是“损有余而补不足 ”。所以,它反对“智者”欺负“愚者”,“强者”欺负“弱者 ”,彼此休戚与共,老百姓就不会有怨恨,人民不会起来造反,世界也就真正可以达到太平的境界了。道教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怀,对于理想社会的渴望 ,对于施展治国平天下抱负的期待 ,和儒家相比,丝毫也不逊色。如果我们恰当、合理弘扬道教文化,就能够提升我们全民的文化素质,我们的社会肯定能够处处体现出“一人有难,八方支援” 和谐氛围。 
      二、弘扬道教文化,提倡朴素的生活 
  当前我国的部分人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社会风气。在个人生活的准则上,西方文化所倡导的是追求个人物质利益,鼓励人们为了满足个人物质利益而拚命竞争,相互之间比奢华,以致形成尔虞我诈,金钱第一 。有些人由于接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便认为为了金钱和享受 ,可以不顾一切,包括出卖自己的良心和人格,如果任凭这种不良风气泛滥下去,最终就会导致整个社会的道德沦丧,歪风邪气蔓延滋长。俭,即勤俭节约,不浪费,是道教所崇尚的。俭首先是生活俭朴 ,老子反对求生之厚。在社会财富有限的情况下,求生之厚,就必然有人挨饿。为了使人人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必须抑制一部分人的奢侈贪欲,这就意味着在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上,个人利益应当服从社会整体利益;个人的生活准则上,它强调要尊道贵德 ,惟道是求。为了求道 ,必须保持恬淡无欲、清静素朴的思想,教人“抑情养性 ”,不追求外在的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 ,不为个人的私欲而心神不安 ,始终保持一种“安时而处顺”、“知足常乐”的高尚情操,养成一种开朗旷达 的胸怀 ,“与人无忤,与物无争 ”,以崇尚节俭为荣,以攀比奢侈豪华为耻,明确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如果人人都能信守道教文化所倡导的个人生活准则,做到“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整个社会风气就可以大大好转,人们的思想素质也会大大提高,并把人们从金钱的奴役下解放出来,摆脱个人名利的精神枷锁,更好地发展个人的聪明才智,体现人的真正价值,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弘扬道教文化,构筑慈善平台 
  《老子》言“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这进一步表明道教平等互爱,公正无私的道德境界。所谓天道“高者抑之,下着奉之,有余着损之,不足者补之,天道公平,无任私意。 ”《老子》又言 :“慈故能勇,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慈者所以使众 ,因为慈能和,能使众人和顺 , 团结一致,人人平等,相亲相爱,互相关心爱护。团结人、关心人,爱护人。反映在慈善观上,就是对于行善的举动,并没有想去得到什么好处,帮助别人,更不会在帮助别人之后,夸耀自己的功德。同时,道教有“功德成神”的说法。意思是说,积功累德,是人成为神仙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广行善举是道教得道成仙的重要内容。一个人要想成仙,就必须积大功德。而功德正来自“慈悲仁爱”。《感应篇图说》中说:“慈者,万善之根本。人欲积德累功,不独爱人,兼当爱物,物虽至微,亦系生命”。 
      四、弘扬道教文化,重视当前的道教文化建设 
  改革开放后,在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正确指导下,各个宗教场所 逐步得到恢复,宗教文化也如破冰重新得到重视。改革开放近3 0年来,各地宫观林立,民间宗教活动步入正规,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但是,经过调查研究发现,道教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相比较,和其它宗教发展的水平和速度相比较,明显滞后和缓慢,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首先,道教文化著述典藏发掘数量少,质量低,水平差。其次,从表象看宗教氛围浓厚,深层探究文化品味不足。再次,众多宗教从业人员中,综合素质高的道士、宗教专业知识全面和有造诣的道长少,从事道教研究尤其研究道教文化的职业者更少,所以人才方面青黄不接。因此,为使道教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继续保持它独特的文化魅力,发挥它积极有益的社会作用,要重视道教文化建设,繁荣道教文化,提高道教文化的生命力,适应社会发展,辅助社会进步是其根本的途径和方法。 
  当今世界, 因为信息手段的多样化和快捷迅速,使地球尤如一个小村落,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数量,其准确性和涵盖面已使大众应接不暇,这也是道教信教群众难得的提高和学习的机会,也是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运用平面媒体和互联网等电子媒介,通过报纸、 杂志、网站、微博、手机报等多种媒介方式,加强道教文化的建设和推介,并营造良好的道教文化氛围,努力提高信教群众自身的素质,努力让道教文化在中华文化的大家庭里与其他各种文化一道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积极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既达到推广和挖掘道教优秀文化,又发挥道教在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的双重目的。 
  道教文化古文方面的书籍多、质量高,但不具备通俗性和可读性 ,而近现代白话文类道教内容的书籍虽多,但内容繁杂,普通质量不高 ,内容良莠不齐甚至鱼目混杂,系统性、成规模指导性的丛书不多 ,从而导致道众思想方面出现了理解上的不一致性和视觉上的偏差性,造成了道教理论文化方面的混乱,出现了各执一词,片而不全的现象,这种现象阻碍和影响了道教正规化、系统化、健康化发展。因此,需要着眼长远,立意高远 ,既从解决现实问又从着眼于未来道教发展脉络的战略眼光研究和分析相关问题,为道教正本清源 ,组织和鼓励广大道教专家学者及艺术研究者积极投入编纂、整理、出版道教典藏 ,并提倡鼓励各相关方面努力打造道教养生、音乐 、武术等文化精品,真正推出一系列道教的文化精品书籍和著书。因此,抓好道教当前的文化建设,就是为未来的发展增值 、打基础,就是为长远的建设树人才、铸灵魂 ,是道教充满生机、 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根本保证。因此,道教界当众志成城 ,励精图治 ,前赴后继 , 凝聚力量,把道教文化建设事业做好、做大做强 ,为繁荣道教文化事业贡献才智。 
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人民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依靠,13亿人 民同心共筑中国梦,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 道教作为“中国的根柢 ”,其现代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因此,展望未来,为了全人类的幸福,实现美好的“中国梦”,我们在弘道的征途上应当是任重而道远的,满怀信心走好这条道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使我们的道教文化更加发扬光大。让每个人在“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历史逻辑中梦想成真。

 
 
 
 
 
 
青岛市道教协会 版权所有 Laoshan Taoism 鲁ICP备13020418号-2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鲁(2022)0000029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