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在《致许寿裳》一文中曾指出“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迎刃而解。”国外许多汉学家也认为要了解中国文化,首先必须要了解中国的道教文化。鲁迅的本意,虽然未必是对道教存什么善意和褒奖的意思,但却道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一个宗教,道教确实曾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学术思想、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健身养生、医药科技等各方面发生过重要的影响。道教是两汉时期黄老道家与神仙家、民间巫鬼道相融合的一个产物,而黄老道家则又是战国时期的道家学派“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形成的一个学术流派,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其政治理念,一度曾成为汉初、唐初等许多封建朝代初创时期的施政纲领,并无一例外的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老子的《道德经》,也成为历代帝王最喜欢的经典之一,被誉为“君王南面之术”。历朝历代的统治阶层,也莫不是心照不宣的“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由此可见,黄老道家思想里面蕴藏着丰富地政治智慧,是中国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也吸收继承和发展了黄老道家优秀的政治理念,是一个有着自己的政治梦想的教派。历史上的很多高道,都是通过“得君行道”来实现道教的政治抱负,对国家富强、社会民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那么,道教的政治梦想是怎样的呢?它跟习主席提出的“中国梦”有怎样的联系呢? 我认为,道教梦跟习主席提出的中国梦是完全一致的,有着共同的心愿和目标。 习主席在全国人大闭幕会讲话时,又一次谈中国梦,说:“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这段话,是中国自古以来“民本”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道祖老子和历代高道大德共同的心愿。老子在《道德经》四十九章提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老子所谓的圣人,特指以道治国的君王,并不同于儒家的圣人。老子认为,以道治理天下的君王,是没有自己的主观意愿的,而是以百姓的意愿为自己的意愿。换言之,老子认为,百姓的梦就是君王的梦;习主席认为,中国的梦,就是人民的梦。百姓梦、中国梦、君王梦,其实都是同一个梦,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千百年来追求的“民本”之梦。《道德经》八十一章说“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就是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这不就是习主席说的“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吗?老子的这种民本的政治思想对诸子百家及后世影响深远,如孟子就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这种思想应该说是来源于老子,而不是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孔子。 《道德经》七十七章说“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意思是说:天之道不就像开弓射箭一样吗?弓瞄的高了就往下压一压,瞄的低了就往上抬一抬。弦拉的过满了就放松一点,拉的过松了就补充一点。天之道就是这样通过减少有余的来增补欠缺的。人之道却不是这样的,而是减少欠缺的去奉养本来就有余的。谁能够把有余的东西奉还给天下的人们呢?只有有道的圣人才能做到。这一章阐述的是平等均衡的政治思想,告诉我们社会的均衡发展才是符合天道的。在中国古代众多的哲学家、思想家之中,老子有可能是提出“平等均衡”思想的第一人。他的这种思想既来源于他对天道的体悟,也来自于对不平等的社会中所有劳苦大众的同情,并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老子看来,均衡发展才是社会和谐的保证。造成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主要在于贫富的两极分化。老子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亲眼见到“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的民不聊生的社会惨状,而统治者却过着“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第五十三章)的奢靡生活,从而认识到“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第七十五章),进而提出“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第七十二章)的缓和主张,就是要求执政者与民生息,给老百姓一条活路。然而,老子的这个为民请命的良好愿望,是不可能被当时的统治者采纳和重视的,所以老子感慨地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从而寄希望于有道的圣人能扭转这种不合理的人之道,恢复天之道,使社会能均衡发展,人民与执政者相安无事,共同进入至治之极的大同社会。 说到均衡,主要在于财富上的平均分配,道教《太平经》中也有自己的财富分配原则,即:“或积财亿万,不肯周穷救急,使人饥寒而死,罪不除也。所以然者,乃此中和之财物也,天地所以行仁也,以相推通周足,令人不穷。今反聚而断绝之,使不得遍也,与天地和气为仇。(《太平经·丁部·六治十罪诀》)”倡导有钱的人不要过度积敛财富,应该周穷救急广行慈善,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一点,恰恰也是党和政府自改革开放以来始终不渝的倡导的施政纲领。这些年来,不但蠲免了持续几千年的农业税,而且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消除贫富差距和区域性发展不均衡等一系列方针政策,人民的利益逐渐得到了重视和提升。只要我们牢牢把握这一行政理念,始终不渝的走共同富裕的路线,相信我们的强国之梦、复兴之梦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习主席提出的“中国梦”,其本质内涵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这不但是习主席的梦,是全国人民的梦,其实也正是道教千百年来所追求的梦。道教是根植于中华沃土上的本土宗教,祖国这块土地赐予了我们赖以生存和休养生息的大恩,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道教素来认为“人身难得,中土难生”,将爱国提升到与养生同等的位置,并把报答国土之恩列为四大恩之一。道教经韵中有一首《大赞》说道:“酬天地盖载恩,蒙日月照临身形,皇王水土(国土)万万春,报父母养育深恩。四重深恩实难报,登宝殿讽演仙经,焚香礼拜谢神恩,求忏悔罪灭福生。”所以道教徒认为早晚功课经“虽是随堂之功课,实为祝国之大猷(音:禧。《太上全真功课经序》)。”在早晚功课经中,道教徒念念不忘国家社稷,愿“国安民丰,时和岁稔”、 愿“民安物阜”“一愿风调雨顺,二愿五谷丰登,三愿皇王万寿,四愿国土清平”,这不仅仅用虔诚的祈祷来表达拳拳爱国心,更是在祈求实现国家长盛、百姓富足、社会安定、天人和谐的道教之梦 |